「真文青」們的文化治理想像|獨立音樂篇:一個友善活潑的音樂環境

對樂團來說最主要的不是錄專輯,而是增加表演機會。很多台灣獨立樂團作品的品質不足,主因就是表演舞台太少,缺乏磨練機會。如果政府能製作高品質的廣電音樂節目或是多辦音樂活動,都有助於樂團成長。政府可以介入改善之處很多,但歸根究柢,就是要創造一個更友善、更活潑的音樂表演環境與氛圍。

台灣獨立音樂|報導五:每位(成功或不成功)歌手的背後都有他們 ── 唱片宣傳的身影

唱片企畫宣傳這份工作通常帶給一般人神秘的想像…我們要不從未想過他們(身影極少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因為我們僅專注在光鮮的藝人身上);要不然就是聯想到隨身保鑣或褓母的形象…事實上,當我們進一步來看唱片企宣在龐大的唱片/娛樂產業下,他們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台灣獨立音樂|報導四:埋練團室種子 開出獨立音樂的花?──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音樂排練室現況

文建會練團室政策自2008年實施以來,已超過三年,然而,座落於台中市「TADA」之內的練團室,嚴格來說並未正式啟用。政府規劃該園區的功能多樣,多座歷史建築正在進行變身,修建工程馬不停蹄,預定2013年全區開放。不過練團室的部分因為建築物消防安全設備檢測執照至今未能取得,練團室政策的推動,實際上已經停擺。

台灣獨立音樂|報導一:獨立音樂路迢迢 攜手並行 不必孤單

專訪五位獨立音樂創作者。從這群獨立音樂工作者對話,看見他們在台灣當前的音樂產業生態中,如何想像、磨合、反思自己身為一名「音樂創作者/工作者」的不同角色間的流轉。而台灣音樂產業勞動狀況、台灣音樂創作環境、市場機制、展演場地、公部門補助等問題,又如何體現在這些樂手的生活景況。

台灣獨立音樂|報導三:開往中國的慢船 ── 林生祥中國巡演的經驗及啟示

5月28日,下午三點在彰化藝術館戶外廣場。陽光仍刺眼,突然響起潺潺流水般的吉他及歌聲:「一塊木板權當桌,藤椅樹影庭前坐…」,烈日下彷彿移來了樹影,每個人都平靜而舒暢了起來。這是生祥在當天的《賴和音樂節》,正彩排演唱去年底《大地書房》專輯裡的歌曲-〈大地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