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不能有自己的BBC

台灣在短短20幾年不流血實現民主,放諸人類歷史堪稱奇葩,千萬不要低估台灣社會與人民涵融進步、接受改變的能力。對於第六屆公視董事會的思考亦然,揚棄舊思維,掌握新情勢,希望能糾集更多同道,努力把公視推向影視音創製龍頭、人才育成基地、資源流通平台的另一境界。

從回收中廣頻率看 轉型正義大不易

中廣頻率回收風波讓人深刻體會轉型正義執行之不易,以藍綠鬥爭混淆事實者有之,訴求生計轉移焦點者有之,揚言聽眾權益受損舞弄民粹者有之,當媒體們忙於進行各種去脈絡、有聞必錄的新聞報導時,期待正義來臨的人們卻無法不憂慮地聽見其腳步的遲疑。

當行政院長對記者說「不」

準閣揆林全看來是個有話直說的人,那麼我也要向他有話直說:民主國家的行政首長最不需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去告訴新聞記者「什麼事不要做」。這當然是針對他3月15日要求新聞界不要為了想早一步知道內閣名單,就使出半路堵人,或狂打電話到他家的招數的相關發言。不論喜歡或不喜歡,閣揆擺脫不了新聞媒體,林全應該開始習慣這些事。

以社會企業形構公共媒體的未來

2014年卓越新聞獎第一次設立「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獎項頒給了十幾年來一直關心台灣生態農業與小農經濟的馮小非女士。馮小非與朋友們在2011年創立的「上下游新聞市集」,以媒介、銷售小農有機產品平台的獲利模式,支持起一個常態性的農業與生態專業新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