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受壓榨的底層勞工與女性發聲的《奇蹟的女兒》,還給女工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的應有地位,更期待有更多屬於底層的影視作品,揭穿官員與老闆的傲慢冷血,重新還給所有勞工該有的尊嚴、以及該有的薪水。
標籤:動見
|動見|還沒到《幸福路上》的台灣動畫與政治電影
《幸福路上》的出現,雖然在本土動畫中足以記上一筆,但要說《幸》是台灣動畫產業發展里程碑,就還太早。
|動見|世大運後,運動與政治還要在一起嗎?
在世大運成功閉幕、及台灣英雄慶祝遊行的激情後,該如何看待運動與政治的關係?棒球迷「好想贏」的韓國也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動見|假創業的毒蘋果:記者如何反咬一口?
「假創業真外包」雖然是毒蘋果,新聞工作者卻不能閉口不談新聞產業的變局。
|動見|時薪68!創作者的非典勞動也需要典型保障
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多年,但文創核心的「非典型勞動」創作者與從業人員,仍是長工時低收入、哀嚎遍野。在美國紐約,同樣是非典勞動的自由接案工作者,將在五月中迎來一次勞動權的重要勝利,正能讓我們借來「反觀台灣」。
|動見|責任制 逼記者用生命護球
勞動部25日討論報業同業公會(資方)提出的罕見特例,希望將奧運等國外採訪納入「責任制」。若把特例當通例,逼著記者在各種出國採訪時都得長期緊繃拼命,那麼無異要記者們每天都「用生命護球」。把所有的新聞工作都看成責任制,長期來說也將戕害記者的身心健康、拉低媒體的報導品質,因此勞動主管機關應該要慎重審核。
|動見|酸徐重仁,或就地抗爭?《勞動之王》教我們的事
《勞動之王》是台灣電視半世紀多以來,第一部宣示勞動意識的電視劇。劇中許多上班族在強調「吃苦就是吃補」的職場文化中過勞,而照章行事的政府機關往往無法落實法規,因此勞工必須透過抗爭發聲,才能爭取到應有權益。雖然尚有進步空間,《勞動之王》仍在主題上跨出一大步,將我們多數人面對的壓迫日常與就地抗爭的可能,拍成大眾形式的偶像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