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我寫了一篇討論歷年來《神鵰俠侶》改編電視劇的文章,當時正紅的中國大陸演員黃曉明演出了電視史上的第七個楊過。這12年間,第八個楊過出現了。從這一點來看,這時重刊這篇文章,除了緬懷金庸之外,也還是有些意義⋯⋯。
分類:共評論
|動見|槍與玫瑰下的「中國台灣」金馬獎
上週末美國搖滾天團Guns N’ Roses,在桃園球場唱滿三小時;同一時間,台北也正在進行金馬獎頒獎典禮。一樣是流行文化相遇,前者全場盡歡,彷彿給台灣歌迷送上鮮豔玫瑰;後者卻演變成兩岸藝人與網民劍拔弩張,在社群網站上槍砲對陣。
梁啟超一百多年前就預見了假新聞?
梁啟超1896年在上海創刊《時務報》。他當時觀察西方(包括亞洲最西化的日本)報業,就已經發現了五項弊病……。
|2018勞工影展|《無塵室背後的故事》——不要再有機會重蹈覆轍的隱形職災
血癌、腦癌、乳癌、淋巴癌、甲狀腺癌、絨毛膜癌、卵巢癌、腦瘤、狼瘡、再生不良性貧血、慢性腎衰竭、全身性硬化病……,短短四十分鐘左右的紀錄片,彷彿在醫院的重症病區走了一回,然而這些,都是曾在三星、LG等韓國知名半導體晶圓大廠的員工,在無塵室工作後才患上的疾病。
《狂徒》終於為台灣電影給出了選擇題
《狂徒》不僅做到了一部商業類型片該做的所有技術和know-how,更是晚近台灣電影發展上非常、非常重要的突破。怎麼說?
|2018勞工影展《貧窮股份有限公司》|從消滅貧窮到貧窮的再生產:人道援助工業化與其貧窮產業流水線
如果全世界的人道援助自60年代開始至今持續援助這些貧窮狀況的國家,為什麼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甚至整個國際人道救援都工業化了,貧窮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2018勞工影展《非正常營業中》|從「自利」到「共利」的新社會企業文化
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裡,到底是「股東利益至上」的企業不正常,還是「共創環境、社會、員工、消費者共好」的企業不正常?
壯大公共媒體,讓台灣成為華語世界不列顛
文化部推「公共媒體法」,對現行公視制度進行擴充性的大幅調整,論者期待成為華語世界媒體的領頭羊。
直面「假新聞」:其實你更應該關心社群媒體 因為這才是問題根源…
假新聞問題是有必要面對,但比廣電媒體更加值得NCC關注的是臉書、谷歌、Line、Instagram和YouTube等社群媒體,因為這才是當下疑似假新聞氾濫的源頭。
|動見|教學生做「最糟的職業」?新聞系的焦慮與記者的出路
我在大學新聞系任教,開學後又將再度面對走進教室的學生,因此更尷尬焦慮。當大家緊盯著社群與網紅動態,忽視與鄙視記者時,我們竟然還要年輕人從事一份薪水低、評價又差的「最糟糕職業」?
《低度開發的回憶》:古巴經典,歷久彌新50年
1968年,艾列(Tomás Gutiérrez Alea)導演的《低度開發的回憶》名列當年最佳影片;2012年,它獲評選為有史以來,最佳電影的第144名。今年,影片問世50週年,美國等地再次播放,緬懷之外,或許還有問津其當代蘊含的用意。
打造自由的資訊、告別免費的新聞
個體化的資訊分享,從部落格經歷社群媒體如臉書、Youtube,出版或出品「利得」對於多數社交媒體而言,仍舊建立在免費的基礎上。但這個情形,在近兩、三年快速竄起的Medium上,顯然開始改變。
減稅救經濟「面具華麗 臉醜陋」
陳國樑教授曾說:「減稅救經濟……有九十九張華麗的面具……後面都是同一張醜陋的臉。」
傳播教育怎麼變?該怎麼變?
近年因傳播科技與傳播生產基本規則產生諸多變化,傳統傳播教育及傳播理論,與社會需求及產業實際狀況產生無可忽略之落差,傳播相關科系所亦因此面臨許多現實挑戰。
《超人特攻隊2》超越《超人特攻隊》?
從票房表現,以及近日來媒體上各種讚譽看來,《超特2》應該是要比《超特1》更傑出才對囉?嗯,我不贊成。
|動見|一日足球迷是如何練成的?那些顏值與運彩下的美麗和憂傷
本週日的世界盃決賽之後,足球在台灣的大眾熱潮即將褪去,再度回到小眾文化場域。只要國家繼續忽略運動文化的養成,我們就無法像1990年代後期的韓國與日本,以政策協助、逐漸掙脫美式運動的宰制,進而發展出本土的大眾足球等各種運動。
提高主流傳媒公信力 稀釋假新聞
十九篇評論拒絕假新聞、反對立委修法之後,若能參考英國例子,設法從供應面,舒緩假新聞之害,也就是設法讓我們的無線廣電機構向其看齊,成為傳媒主流,則公信力較高的新聞量就能增加。
|動見|為低薪而道歉:《奇蹟的女兒》是勞動與性別的雙重壓迫
為受壓榨的底層勞工與女性發聲的《奇蹟的女兒》,還給女工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的應有地位,更期待有更多屬於底層的影視作品,揭穿官員與老闆的傲慢冷血,重新還給所有勞工該有的尊嚴、以及該有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