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ukJi 終於到了寫IU的文章了, … More
分類:共評論
|再次重逢的世界|Solo女歌手大混戰(二):一姬當關(中)——不論是性感或做自己,姐的歌就是姐的態度
文⁄YukJi 性(感)的暗示 vs. … More
|再次重逢的世界|Solo女歌手大混戰(一):一姬當關(上)——管你是IU還是泫雅,跳舞就對了
三月底、四月初左右,赫然發現那段期間好幾位女solo歌手紛紛出歌,不論是回歸或是首次從團體內單飛,都有許多精彩的面向可以分析,決定好好地來寫寫這波混戰潮推出的歌曲。這次想討論的歌手分別有IU(1/27 )、泫雅(1/28)、請夏(2/15)、宣美(2/23)、Jessi(3/17)、Rosé(3/12)、Wendy(4/5)與輝人(4/13),其中前五位是純然的solo女歌手 ,將在前面幾篇一起討論,後三位則是女團成員單飛出輯,會另外書寫。
投書:中天換照的聽證後 應重新聚焦四項附帶條款
中天新聞台換照在即,引起社會正反的討論。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也首次針對換照與否於10月26日舉辦聽證會,邀請當事人(NCC)、利害關係人(中天)以及鑑定人(學界與NGO)各自提出意見,本文試圖分析三方的說法,並從中思考下一步的攻防策略。
中國學者吳暢暢:演員高以翔猝死,「加速社會」中人人皆社畜?
加速社會下,高以翔倒地猝死的背後,應該還有無數的現場導演、攝影等,猶如等待果陀那般,等著不知道何時突然襲擊的死神。
中國學者吳暢暢:從真人秀明星的猝死,看中國衛視的內容生產機制
節目組存在安全生產隱患,不言而喻,必須責令其進行認真檢討和改進。但我們的反思,是不是僅僅到此就打住了?別簡單地批評浙江衛視節目組草菅人命,無謂地停留在嘴炮上,一線省級衛視的生產機制才是真正需要關注的。
|電視輓歌說故事| 90年代的台灣 慾望與期望的蠢動、興盛對比今日台媒的前景
回首1991年 (民國八十年)的資料檔案,赫然發現,這是一個台灣關鍵性的決定媒體政策走向的時刻,而且與我們將要來的一年(2019)規劃積極有關!
下一次,神鵰在哪裡發威?
12年前我寫了一篇討論歷年來《神鵰俠侶》改編電視劇的文章,當時正紅的中國大陸演員黃曉明演出了電視史上的第七個楊過。這12年間,第八個楊過出現了。從這一點來看,這時重刊這篇文章,除了緬懷金庸之外,也還是有些意義⋯⋯。
|動見|槍與玫瑰下的「中國台灣」金馬獎
上週末美國搖滾天團Guns N’ Roses,在桃園球場唱滿三小時;同一時間,台北也正在進行金馬獎頒獎典禮。一樣是流行文化相遇,前者全場盡歡,彷彿給台灣歌迷送上鮮豔玫瑰;後者卻演變成兩岸藝人與網民劍拔弩張,在社群網站上槍砲對陣。
梁啟超一百多年前就預見了假新聞?
梁啟超1896年在上海創刊《時務報》。他當時觀察西方(包括亞洲最西化的日本)報業,就已經發現了五項弊病……。
|2018勞工影展|《無塵室背後的故事》——不要再有機會重蹈覆轍的隱形職災
血癌、腦癌、乳癌、淋巴癌、甲狀腺癌、絨毛膜癌、卵巢癌、腦瘤、狼瘡、再生不良性貧血、慢性腎衰竭、全身性硬化病……,短短四十分鐘左右的紀錄片,彷彿在醫院的重症病區走了一回,然而這些,都是曾在三星、LG等韓國知名半導體晶圓大廠的員工,在無塵室工作後才患上的疾病。
《狂徒》終於為台灣電影給出了選擇題
《狂徒》不僅做到了一部商業類型片該做的所有技術和know-how,更是晚近台灣電影發展上非常、非常重要的突破。怎麼說?
|2018勞工影展《貧窮股份有限公司》|從消滅貧窮到貧窮的再生產:人道援助工業化與其貧窮產業流水線
如果全世界的人道援助自60年代開始至今持續援助這些貧窮狀況的國家,為什麼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甚至整個國際人道救援都工業化了,貧窮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2018勞工影展《非正常營業中》|從「自利」到「共利」的新社會企業文化
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裡,到底是「股東利益至上」的企業不正常,還是「共創環境、社會、員工、消費者共好」的企業不正常?
壯大公共媒體,讓台灣成為華語世界不列顛
文化部推「公共媒體法」,對現行公視制度進行擴充性的大幅調整,論者期待成為華語世界媒體的領頭羊。
直面「假新聞」:其實你更應該關心社群媒體 因為這才是問題根源…
假新聞問題是有必要面對,但比廣電媒體更加值得NCC關注的是臉書、谷歌、Line、Instagram和YouTube等社群媒體,因為這才是當下疑似假新聞氾濫的源頭。
|動見|教學生做「最糟的職業」?新聞系的焦慮與記者的出路
我在大學新聞系任教,開學後又將再度面對走進教室的學生,因此更尷尬焦慮。當大家緊盯著社群與網紅動態,忽視與鄙視記者時,我們竟然還要年輕人從事一份薪水低、評價又差的「最糟糕職業」?
《低度開發的回憶》:古巴經典,歷久彌新50年
1968年,艾列(Tomás Gutiérrez Alea)導演的《低度開發的回憶》名列當年最佳影片;2012年,它獲評選為有史以來,最佳電影的第144名。今年,影片問世50週年,美國等地再次播放,緬懷之外,或許還有問津其當代蘊含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