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LOL!|只有義氣還不夠:我看《角頭2》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競技編號:004
選角:Kino vs. Bosi
主堡:《角頭2》

文/Kino

(本文微雷!)

 

 

那天Bosi說很想看《角頭2》,我其實有點訝異。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看《角頭》時,是抱著想看如今台灣黑幫電影還有什麼搞頭的好奇心和研究熱情,結果竟然還是撐不過一個小時,宣告放棄(你問我原因?這個不好說…)。

不過,後來我改變主意,決定一試。理由跟這三個人有關:顏正國、鄒兆龍、黃騰浩。顏正國是《角頭2》的導演 ,5、6年級生(尤其是喜歡看電影的男生)跟他似乎有種說不出來的兄弟情誼。鄒兆龍嘛,只要家中有線電視裡有緯來電影台(哪家沒有?)那就不可能跟他不熟;《角頭2》 居然把他請來演主角之一,這根本就是搭上記憶便車。至於黃騰浩,是我覺得台灣新生代男演員中的前三名帥,雖然是配角,但光看預告就令人印象深刻,帥。帥。帥。

 

 

看完之後,我同意Bosi,《角頭2》真的比1要好看很多倍。故事合理,技術到位,一干演員們適當發揮,顏正國首次執導長片表現不俗,確實有讓台灣黑幫電影復甦之勢。而裡面最精采的,竟然跟演技純熟的王識賢和鄒兆龍無關,而是新生代演員鄭人碩(阿慶)和張再興(宗保)在小旅館的一場戲。面對本幫危機和兄弟瓦解的巨大壓力,在這個私密空間中,兩人放下平時的乖戾兇狠,將黑道中人不為人知心底的恐懼、懦弱、無助傾瀉而出,兩位演員表演非常精采。顏正國處理這場戲利用背光、中景一鏡到底,不刻意操弄影像語言,力道卻無比震撼。

 

 

 

不過,我還是覺得有些缺點,一定得說一下。首先是那場千人(?)街頭大亂鬥的安排,雖然說發揮搭配手遊的商業效應有功,但實在太過超現實,非常不合理。整個場景和鏡頭設計也有許多好萊塢、港片和韓片(幾個鳥瞰鏡頭也太像《屍速列車》)的影子,缺乏創新。相較而言,在釣蝦場的打鬥,反而寫實有力。

 

 

然後是敘事手法上的偶而走鐘,特別是後半段。像是結尾安排潘帥逃亡然後寫信回來訴苦,整個調子變得緩慢黏膩,太過突兀,也有點囉嗦。王識賢(阿仁)和鄒兆龍(劉健)兩人青少年時期的回溯,劇情上確有需要,而且也必然是續集(前傳)的一個重要伏筆,但敘事也一樣不夠爽快俐落。

另外在敘事結構上,為了突顯敵對雙方北館跟健合會的差別,製造「台灣+情深意重」 vs 「國際+冷血無情」的對立,我覺得實在太過簡化,裡面的意識形態尤其值得好好分析(這一點跟《角頭》一樣,在那裡面負面角色王陽明也是從美國回來的,但我們今天不談意識只談義氣~)。跟這一點相關,雖然說整部電影幾乎每個演員都演出到位,但是唯一敗筆就是孫國豪那個一出場就要講各種外語的角色,他的演技和那些被他講出來的英文日文法文一樣尷尬。

回到黑幫電影的核心,兄弟義氣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何從義氣這個元素攪拌出又濃烈又新鮮的味道,可以有千百種變化,也正是能不能更上一層樓的關鍵。《四海好傢伙》創造出了新的敘事方式,讓我們看見黑道生涯的另一面;《無間道》的雙向臥底設計拉出了一個嶄新的善惡矛盾世界;這是他們變成經典的原因。如果台灣的黑幫電影還是只能停留在簡單的「義氣 vs 沒義氣」,那就算票房好轉,建立起多角化商業模式,也還是讓人遺憾。

最後,Bosi說片中竟然沒讓鄒兆龍打,是一大遺憾;我倒是覺得,片中竟然只讓王識賢唱了一小段,太遺憾了,欸,王識賢吶。

 

Kino

Kino

影視音雜食者,秉持什麼都可以看,什麼都可以聽的精神。性格陰晴不定,喜好隨心情轉換,年齡性別不詳,寫作風格多變。唯一確定的是,死也要看一場電影再死。
Kino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About Kino

影視音雜食者,秉持什麼都可以看,什麼都可以聽的精神。性格陰晴不定,喜好隨心情轉換,年齡性別不詳,寫作風格多變。唯一確定的是,死也要看一場電影再死。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