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色蜘蛛網|我就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劇照。圖/取自Daum電影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是個非常有趣的命名,因為主人翁載著乘客遠赴光州,記錄並揭發了震撼的反抗衝突,也間接影響了韓國政權,他所佔據扮演的角色根本「不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啊。

我看見許多人在戲院內跟著宋康昊在前半段大笑、後半段啜泣,他所扮演的人物性格非常樸實又真切,一個平凡人面對社會運動時的反應他都有,他貪生怕死、他斂財不義,更沒有高端的知識背景,說會講英文也只是簡單的Hello、How much爾爾。藉由這樣的平實視角映照到政府蠻橫鎮壓、武裝戒嚴,無理拖拉走手無寸鐵的婦孺,「警察怎麼能打人民呢?」「首爾的學生去鬧事?那不是事實啊!」這些心聲在你揚起,對於運動不願意再漠視,非常本能地站出來捍衛同胞,那種直覺才是這部片最大的價值。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而且到最後,他依然不願意接受世俗的加冕,繼續載下一位乘客到達目的地,讓時代的軌跡就留在過去。

我喜歡這樣的人物塑造,我喜歡這樣的電影,讓我在戲院裡過癮哭泣,但又透見光州事件,這世代需要這樣的電影,這市場也需要這樣的電影。但事實上,它在台灣的票房並不算非常亮眼,比起男神擔當的《屍速列車》和《軍艦島》都差上許多。我想政治電影門檻太高、韓國大腕演員的名氣還未建立,以及九月份已經開學,票房稍微有些疲軟都有影響。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劇照。圖/取自Daum電影

 

但我還是非常肯定宋康昊主演這樣的電影,許多政治或議題片,因為太敏感以至於會影響演員的演出意願,但這些議題片如果沒有大咖演員加持,注定就要被流放邊界早一晚一了(我自己簡稱那些只有早場一場晚場一場的非主流片)。試想《海洋天堂》如果沒有李連杰和文章,沒有煽情與動容,又有誰願意走進戲院呢,如何從電影中認識自閉兒的症狀並喚起社會的重視呢?

一部想要搬上大銀幕的電影就必須期待自己受觀眾喜愛,也得要有接受觀眾檢視的決心,而觀眾的喜愛度大部分反映在票房上,既有這個票房原罪,也就必然侷限電影的情節發展。有些歷史學家認為這部電影只凸顯了部分史實,沒有著墨社運要角或抗爭後的變動,我想這都是為了降低觀賞門檻、讓劇情流暢,讓觀眾走進戲院的緣故。所有電影都是再現的,都有它的侷限性觀點和視角,即使連紀錄片也不例外。況且2小時的時間內要能講完故事本來就有難度,而且脈絡要清晰貫通,旁枝雜結太多是會令人不耐的,這是我肯定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簡單明瞭,感同身受,而且最重要的是,它要被觀眾給理解,這樣就足矣。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劇照。圖/取自Daum電影
林組長

林組長

1988,
不想用工作定義自身,
姑且稱之為游移在文字間的旅人。
迷戀著觀看、思索 與生活激盪出的快感。
林組長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About 林組長

1988, 不想用工作定義自身, 姑且稱之為游移在文字間的旅人。 迷戀著觀看、思索 與生活激盪出的快感。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