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色蜘蛛網|我又換工作了之臺灣電影行銷有感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e9%8a%80%e8%89%b2%e8%9c%98%e8%9b%9b%e7%b6%b2

各位觀眾,在評議之前先跟大夥兒告解一下,上一篇還在高唱廣告萬歲,創意無限的我,已成了廣告逃兵。我揮一揮衣袖離開了廣告公司,(原因不便透露,有興趣者歡迎底下留言私聊),現在,在朋友的引薦下投入了電影公關,專職電影活動與行銷,但這塊又是個大學問,恕我無法跟大家詳述工作內容,但最興奮的部分是比一般人更早得知即將上檔的電影,幫新片定錨找亮點,很接近我的個人志趣。接下來,我將會為大家揭開電影產業的秘辛、八卦、血汗、辛酸…在我不會「被消失」的前提下,盡 力 爆 料

這兩個月是電影旺季,屬於學生的暑假檔期,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例如動畫片、英雄動作片、配合時節的愛情片和鬼片,今年也都沒有缺席,但今年暑假,整體票房卻意外低迷,除了動畫片反應熱烈,國片更可說是哀鴻遍野。整體數量比起前兩年下降不少,然而,內容也沒有驚喜,才是重大警訊。國片榮景時期,一年約有50部電影上院線,總票房可達5億以上,但其實細推數值,多半是一部賀歲片(另稱:豬哥亮片)加上一部校園愛情片,就搶佔9成票房,其餘的也是賠錢坐收。所以,國片榮景早在三年前就面臨危機:類型窄化,為了迎合市場口味端些了無新意的舊菜上桌,觀眾自然觀影疲乏,不再買單。

但是類型窄化,又可以細分為質跟量兩者來討論,類型的「量」就我觀察,國片市場較蓬勃的幾年間,也誕生不少有趣的電影,起碼又有人敢挑戰驚悚片了-《紅衣小女孩》、《失控謊言》、《樓下的房客》都在票房和口碑上得到了不錯的成績。類型的「質」才是國片面臨的重大挑戰。警匪片已經是香港電影的代名詞,然而,在無間道之後,很少出現叫好又叫座的警匪電影。直到《寒戰》又以遼闊的視覺美感和的精密的劇本,讓港片出現一線曙光。所以你說類型片被拍爛了不好嗎?也不見得,多充實內涵、多吸收新知總會得到掌聲。

今年國片慘淡,如果只是一昧地批評製作端不給力,其實也滿鄉愿的,因為他們也背負著市場壓力,努力在理想與現實間拉扯。顯而易見地,行銷面和發行的老問題依然未解:定位錯誤,散彈行銷。製作端常覺得自己的片子老少咸宜、青春搞笑、賺人熱淚、童叟無欺好棒棒…。目標觀眾不明,行銷怎麼會夠力呢?事實上,如果從行銷和市場狀況端回推的話,可以適度地鬆綁製作端的壓力,先做好定位,再控制製作的預算和成本,先求回本再求大賣,對製作和行銷雙方都比較好操作。但很多人一股腦地投入製作,沒有思考自己的片子要開多少票房,沒分配好行銷和製作的預算,拍完了才捉襟見肘苦哈哈的行銷,那必然是慘敗收場。

因此,在感嘆大環境時不我予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市場機制,在有限的資源做無限的想像。雖然,許多拍片人更擔憂的是拍完了這一部都不曉得還有沒有下一部,我認為,不需要將自己局限在電影範疇中,到戲劇、短片、廣告圈潛伏修練,保持影視製作的彈性,待時機完熟奮力一搏,配合適當的策略發行,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同樣的,這份新工作,對我而言,也是一份新的試煉,雖然一直嚷嚷著自由意志萬歲,但真實到了產業中才會知覺現實多麼殘酷,超乎想像地充滿算計,從學生時期我就嚮往著這份工作,如今離夢想越來越靠近的我,偶爾也會感到心驚膽顫,深怕”the close you look the less you see”,畢竟在體制之內,難保爾後不會因利益思維而遺忘初衷,但目前,我想持續用興趣擁抱這個工作,在電影產業中當隻悠遊自在且沒有忘記自我的多莉。

林組長

林組長

1988,
不想用工作定義自身,
姑且稱之為游移在文字間的旅人。
迷戀著觀看、思索 與生活激盪出的快感。
林組長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About 林組長

1988, 不想用工作定義自身, 姑且稱之為游移在文字間的旅人。 迷戀著觀看、思索 與生活激盪出的快感。

2 Comments

  1. 究竟為什麼上一篇還在高唱廣告萬歲,創意無限的林組長現在成了廣告逃兵呢?對廣告產業懷有美好理想的讀者我心驚膽顫但想知道真相!請和我分享吧~~~

    1. 感謝這位共誌讀者發問:

      廣告業其實細分很多:AE、copy、Art…
      廣告的創意發想是夢幻的,但執行層面是殘酷的
      有些痛,傷了才知道,有些事情,經歷過才會長大
      繼續奮鬥吧!勇士們
      (天曉得我在胡言亂語什麼)

Joya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