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男同志插畫家所成立的Facebook粉絲專頁,成為同志社群追蹤按讚的對象,他們描繪的男同志生活故事,總能讓男同志們會心一笑。但這些插畫不僅是娛樂消遣,也企圖提供反思的空間,因而形成一種「惡」趣。所謂的「惡」意義近似於「kuso」或是「satire」,指的是在這些插畫既有趣味之中,也存在著反思反諷。
分類:第十二期
|銀色蜘蛛網|我又換工作了之臺灣電影行銷有感
我揮一揮衣袖離開了廣告公司,在朋友的引薦下投入了電影公關,專職電影活動與行銷。這個工作最興奮的部分是比一般人更早得知即將上檔的電影,幫新片定錨找亮點,很接近我的個人志趣。接下來,我將會為大家揭開電影產業的秘辛、八卦、血汗、辛酸…在我不會「被消失」的前提下,盡 力 爆 料。
|記者平常說不出口的OS|九一記者節,快樂?
對記者而言,處在現在的媒體環境下,採訪單位一聲「記者節快樂」,真是充滿酸甜苦辣(至少我是),媒體環境不若以往單純,箇中滋味也自然相當複雜,未來的環境會變得如何,誰也說不準,千奇百狀的情緒在心中像圓餅圖一樣忽大忽小……
|Forget Elegance|秋菊姬「永遠在流行文化研究當下質疑各種國族想像的投射」
作為漢字名,秋菊姬有一種很少女漫畫的感覺,事實上,用任何簡單的方式來說明秋菊姬的身份認同(譬如說她是韓國人)都不夠充分。秋菊姬出生於首爾,一歲半到小學畢業以前,在洛杉磯度過。國、高中跟大學生活在首爾,並有美國、日本研究與教學的經驗,每一段軌跡都牽引著她的文化關切與發話位置。
|鳳梨酥換宿中@yokohama|愛偶像,傻不傻? NEWS的眼淚教會我的事
「雖然我們被說成是沒有草莓的水果蛋糕,但海綿蛋糕也可以很好吃。我們想要變成最棒的海綿蛋糕、變成最棒的生奶油。」——加藤SHIGEAKI
「電視裡的偶像不可能會愛你,你為什麼還要迷戀他們呢?」喜歡上哪個偶像明星,所求的不就是一種心靈波動嗎?或喜悅或心動、或治癒或歡笑,而NEWS更教會了我,有時人生流淚也是好事。
|前方電影拍攝中請改道|先別管跨國合拍了,我們正在做代工呢
參與過一支中國火紅動漫改編成網劇的案子,上從企劃編導、主要演員,下至技術部門的攝影師、視覺特效甚至特技武行都從美國、北京、香港等地飛來臺灣;即使花了這幾十位主創人員的交通食宿成本也要把場景選在臺灣,只證明了一件事…..在臺灣拍片很便宜。
|鍵盤分析師|《屍速列車》的10年前……別忘了《駭人怪物》-好萊塢口味的在地化實踐
近來韓片《屍速列車》在臺灣引發觀賞和議論熱潮,其實這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近十年來,隨著規模經濟越做越大、越做越精良的發展下,韓國的音樂、影視工業,已經發展到我國看不見對方車尾燈的程度。在我讀大學時透過網路看到的《駭人怪物》(The host, 2006),看完結論我只能說:不看還好,一看下巴簡直要掉下來!
101個夢想,之外…… 半素人半明星的練習生
練習生制度對於韓國流行樂壇來說,已經是一個足以作為代表的產物,而近年盛行的選秀綜藝節目中如《Produce 101》、《WIN》以及《MIX & MATCH》,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參與選秀的選手,都有著共同的身分--練習生。
「請回答2016」:「臺灣韓迷」最新問卷調查
近三年來,韓流持續在臺灣發燒。無論你是粉絲中的一員,或是極少接觸,甚至討厭,都無法漠視「韓國流行文化」對臺灣年輕人的強大影響,也都無法否認這個現象仍值得持續關注與探索。《共誌》製作了「請回答2016」:「臺灣韓迷」最新問卷調查,希望能夠幫助臺灣社會瞭解韓流在臺灣流行的狀況,以及臺灣韓粉的樣貌和意見。
韓流威力 韓流在臺大事紀(2009 ~ 2016/1)
編者小記:嚴格來說,從1990年代晚期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開始,臺灣就在這股韓流的暴風範圍之內。整個21世紀的前十年,韓流在臺灣的影響雖然是各個方面的,但仍以韓劇為主,不過接下來K-pop、韓綜、韓片、乃至於韓風裝扮,可以說各顯威風;而這波全面性韓流的起點,Super Junior的Sorry Sorry單曲應該當之無愧,我們的大事紀就從這裡整理起。
「團結!團結?韓流不息!」專題前言
嘗試放棄成見(不管是愛到沒有理由,還是沒有理由就是恨),聽聽不同的聲音。這不僅僅對於我們做為一個韓流影響下的閱聽人的安身立命很重要,對於臺灣的影視流行文化產業生存,也很重要。套用《太陽的後裔》裡的流行用語,讓我們在理解「韓流」的道路上,團結!
第十二期|編輯室報告
本期韓流專題,雖然碰觸的主題和深度都還很有限,但希望至少可以不要在這個重要議題上缺席,甚至可以引發更多的迴響和探討。希望大家讀了,覺得有收穫,然後繼續關注韓流,以及臺灣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
除了專題,本期還因應新的傳播圈事件,製作「udn tv下架」與「植劇場從播種開始」兩個特別企劃,持續我們對臺灣傳播產業以及勞動環境的關心。
第十二期 目錄
團結?團結!韓流不息
不計成敗 但求一戰 臺灣電視劇的奮力出擊 專訪「植劇場」製作人廖健行
廖健行:我認為電視頻道還是某種公共資源,業者有一定的義務要對電視產業的興衰負責。其實臺灣還是有很多長期耕耘的導演,傳承著某些本地的創作精神,當對岸的磁吸效應把很多人才都吸引過去的當下,我們如何可以把創作力、人才和創作精神在這塊土地上維持下去?這就是「植劇場」想做的事。
臺劇復興 等待年輕力量的綻放 專訪《荼蘼》男主角顏毓麟
「植劇場」新戲《荼蘼》,取自「荼蘼花」,是春天最後一種盛開的花、是歸於平淡前的最後一點繁華。男主角,顏毓麟,作爲「植劇場」24位新秀中,第一位擔綱男主角的演員,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大男生?經歷了什麼樣的考驗與磨練?在《荼蘼》中與女神楊丞琳搭檔,是緊張或是興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