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的力量|「慢綜藝」時代來了,台灣如何面對?(下)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這不是靜止畫面,這是有趣的紀錄片

 


《森林裡的小屋》節目片段。
影片/取自tvN

 

「慢綜藝」作為真人實境節目的一種,不同於以往綜藝節目的製作模式,真人實境節目後期剪接和說故事的能力,成為真人實境節目最重要的部分。自從MBC「無限挑戰」開啟「觀察攝影機」的拍攝模式之後,影像素材量幾乎都是一千小時以上,透過剪輯後,能用的素材僅有 6%,工作量龐大,但也同時提高了節目的品質,能夠捕捉到藝人細微的遭遇。製作人羅暎錫在拍攝 tvN《三時三餐》時使用 20 台攝影機,一集 70 分鐘的節目素材量高達四百八十個小時,如何能讓觀眾在 1 個小時內不轉台,剪輯成了最重要的事。真人實境節目有高度混雜性的特質,綜合了紀錄片、戲劇的元素,一個小時的內容需要做到起承轉合,又不誇大事實,「觀察攝影機」讓韓國真人實境節目更像是「有趣的紀錄片」。

 

「慢綜藝」有時候看起來很像靜止畫面,沒什麼衝突,但卻能讓人沉浸在其中,考驗的是製作團隊的能力,能不能將嘉賓的個人特色凸顯,能不能透過剪輯的力量,來抓住觀眾的眼球。「慢綜藝」剪輯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內容編排、字幕與配樂。內容的重新組合,不是將拍回來的素材濃縮成一個小時,而是運用『蒙太奇式』的手法,將上百小時的素材串成一個新的故事才是剪輯。真人實境節目弱化了主持人的角色,字幕特效則代替了這樣的位子,不同於台灣過去字幕特效僅強調出演者所說的話,韓國字幕特效五花八門,引導觀眾的視覺重點、引發觀眾好奇、甚至製作組吐槽等等,有時還具有文學化的特質,開頭用詩的體裁,描述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引發收視興趣等等。

 

而這類節目不僅僅是視覺的,也是聽覺的,配樂在節目中也佔據了不可或缺的位子,羅暎錫製作人在一集節目中平均要使用20-30 首配樂,不僅僅使用韓國的音樂,也經常使用旅遊地的本土音樂,配樂的調性也會讓受眾更加集中。「慢綜藝」的剪輯為了有趣,吊起觀眾的胃口,會採用跳敘、倒敘的剪輯手法,將完整的故事分成 5-10 分鐘一個小故事的方式去敘述,這樣的剪輯將故事碎片化,因此在碎片化的剪輯方式中,有可能會出現剪輯不流暢,配樂也會起到一部分淡化的作用。

 


《新婚日記》節目片段。
影片/取自tvN

 

羅PD更是強調「人」在整個節目中的作用,即使是旅遊節目,核心故事是圍繞出演者自己的故事展開的,從節目企劃開始,出演嘉賓就會與製作組頻繁的開會,《三時三餐》、《花漾爺爺》、《尹食堂》等等都將出演嘉賓與製作組之間開會、拉拔一一呈現在節目當中,一方面使閱聽人更相信真人實境節目的真實性,另一方面也讓出演者全程參與製作,而不是照本宣科,更能展現真實生活狀態。羅暎錫製作人的製作團隊也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出演者和製作組的關係比起合作,更像一起完成任務的夥伴。羅 PD 很重視不同的聲音,在企劃階段要求大家都必須參與,尤其是不太敢發言的新人,非常容易被點名。創意可以天馬行空,企劃必須嚴謹,太容易大家一致通過的企劃反而可能因為大家都能想到而被羅 PD 打槍,不太容易被接受的反而可能可能更有心意,這就需要整個團隊一起去努力。

 

真人實境節目中即興的力量非常重要,原本的綜藝節目是根據腳本來進行的,雖然不會 100%的完成,但是無論如何跑偏,最後總是會回到原本設定的腳本當中。但真人實境節目沒有腳本,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可預測的,沒有設定好的結局,更没有必然的结局,就是突發的事件才讓節目變得更加有趣,也讓節目製作變得有趣。沒有劇本並不代表不需要企劃,正是因為沒有劇本,才需要更詳細的企劃,羅PD表示,100%的企劃能完成一半就是好的企劃。真人實境節目剛出現的時期,韓國藝人並不能立刻適應,沒有了腳本的幫助,即興的反應成為一種困難。在節目中尋找出演者的定位,也是和過去設定好的方式不同,一方面製作組從與出演者的交流中找到出演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出演者也在節目進行中慢慢尋找自己的角色,與節目一同成長。所謂的出演者角色,並不是一種表演,而更強調展示出演者自己的個性,從而發展出不一樣的故事。

 


《尹食堂》節目片段。
影片/取自tvN

 

 

台灣就看看韓國「慢綜藝」不行嗎?

現在打開台灣電視,不是韓國的綜藝節目,就是中國大陸的綜藝節目,再不然還有日本的,反正就算台灣綜藝節目不有趣,就算台灣沒有綜藝節目好像也不會怎麼樣,現在同質產品這麼多,取代性這麼高,就市場的考量,似乎不需要成本高失敗率大的自製綜藝節目。那為什麼媒體產業重視電影電視劇的發展,害怕外國的大舉入侵,要限制外國的電影電視劇的進入,扶植本地電影電視劇的發展,還不就是因為害怕文化霸權?既然如此,難道綜藝節目就不需要重視嗎?同樣作為內容產業之一,綜藝節目的力量卻總是被忽略,可大眾打開電視網路,不是電視劇就是綜藝節目,甚至綜藝節目的接觸率甚至高於電影,為什麼綜藝節目自製卻變成了一件可有可無的事?

 

或許過去的以生存競賽類為主的韓國綜藝節目大量進入台灣,大眾看完笑一笑可能就過去了,綜藝每一天都在產生新的笑點,大眾很快就會遺忘過去的綜藝內容。然而「慢綜藝」時代的來臨,比過去生存競賽類的綜藝節目更加貼近生活,相應的也將韓國文化用更隱形的方式讓觀眾不知不覺地吸收更多韓國文化,了解韓國生活,甚至嚮往韓國,就好比「超人回來了」看多了,或許未來台灣小孩不一定會唱台灣童謠,反而對韓國童謠更加熟悉。

 


《超人回來了》節目片段。
影片/取自KBS World TV

 

不是說要阻擋外國文化的進入,而是台灣不應該因為台灣綜藝節目持續的低迷,而就接受這樣的現況,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十年前或二十年前台灣綜藝節目全盛期為何不見了?台灣綜藝節目為何不轉型?當然很多人要說台灣市場小、廣告量小、沒有錢、沒有人,但這一切應該不能成為大家不去重視台灣自製綜藝節目的原因。或許像電視劇一樣有人重視的話,就有慢慢好起來的可能性,如果沒有人重視的話,總有一天台灣自製綜藝節目可能會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台灣 20年來綜藝節目沒有任何的改變,沒有追上真人實境節目的轉型期,未來還要再繼續錯過其他轉型的機會嗎?

 

比起資金,「人」可能才真的是台灣綜藝節目目前遇到最大的困境,羅 PD 認為一個成功的節目有幾個條件,第一是觀眾要能享受一段愉快的時光,第二是製作團隊能獲得好的評價,製作人員能獲得更好的酬勞,第三是出演者能獲得更好的形象,從而獲得更好的邀約。台灣綜藝節目這三個部分都存在著明顯的問題,第一觀眾覺得台灣自製綜藝節目可有可無,第二製作團隊迫於環境,僅僅考慮市場,沒有什麼時間和心力去創新與研發,卻還是背負著很大的收視壓力,第三出演者沒辦法有好的節目,也很難從中獲得更好的利益,這三個方面就像惡性循環,再加上投資方(廣告主或電視台)僅僅考慮市場,有錢賺就好,四個方面相輔相惡。正是因為如此,其實要改變看起來很難,可真正做起來能做的事很多的,只要願意,或許台灣綜藝節目在下一波綜藝節目轉型期就不會再缺席。

 

表:韓國「慢綜藝」代表節目列表

播出平台 節目名稱 開播時間
KBS 超人回來了 2013
MBC 我獨自生活 2013
tvN 「花漾」系列 2013
tvN 三時三餐 2014
SBS 我家的熊孩子 2016
tvN 尹食堂 2017
tvN 新婚日記 2017
tvN 懂也沒用的神秘雜學 2017
JTBC 李孝利民宿 2017
tvN 森林裡的小屋 201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延伸閱讀:「慢綜藝」時代來了,台灣如何面對?(上)

 


 

參考書目

蘑菇(2016)。《創意是發現不是發明  —— 韓綜王牌製作人羅 PD 的創意成學》。

台北市,皇冠出版社。

ATELOO(譯)(2014)。《反正競賽還很長》(原作者:羅暎錫)。台北市,眾文

圖書。

張琪惠(譯)(2017)。《讀取時代慾望的企劃力》(原作者:李昇翰)。台北市,

遠足文化。

葛增娜(譯)(2015)超人氣韓國綜藝節目大解密(原作者:Jung Duk-Hyun)。

台北市,TRENDY 文化出版。

張育青(譯)(2015)。綜藝就該這樣玩!韓國四大金牌 PD 創意獨門秘笈(原作

者:辛炯冠、金容範、李明翰、羅暎錫)。台北市,眾文圖書。

長頸璐

長頸璐

從小就對影視製作非常有興趣,偶像是韓國知名綜藝製作人羅PD,希望趕快進入「傳播地獄」裡磨練自己,做出更有趣更有創意更有意義的綜藝節目。
長頸璐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About 長頸璐

從小就對影視製作非常有興趣,偶像是韓國知名綜藝製作人羅PD,希望趕快進入「傳播地獄」裡磨練自己,做出更有趣更有創意更有意義的綜藝節目。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