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見|責任制 逼記者用生命護球

勞動部25日討論報業同業公會(資方)提出的罕見特例,希望將奧運等國外採訪納入「責任制」。若把特例當通例,逼著記者在各種出國採訪時都得長期緊繃拼命,那麼無異要記者們每天都「用生命護球」。把所有的新聞工作都看成責任制,長期來說也將戕害記者的身心健康、拉低媒體的報導品質,因此勞動主管機關應該要慎重審核。

|動見|酸徐重仁,或就地抗爭?《勞動之王》教我們的事

《勞動之王》是台灣電視半世紀多以來,第一部宣示勞動意識的電視劇。劇中許多上班族在強調「吃苦就是吃補」的職場文化中過勞,而照章行事的政府機關往往無法落實法規,因此勞工必須透過抗爭發聲,才能爭取到應有權益。雖然尚有進步空間,《勞動之王》仍在主題上跨出一大步,將我們多數人面對的壓迫日常與就地抗爭的可能,拍成大眾形式的偶像劇。

洪素珠事件與公民新聞的「再進化」

洪素珠在臉書發表辱罵榮民的影片,引發輿論譁然,更因為她具有公視公民新聞平台(PeoPo)會員身份、過去在PeoPo發表的數篇影片被檢舉分裂族群,使得公民新聞的開放制度遭到質疑;而公視在事發後指PeoPo僅提供平台、內容由公民記者負責的說法,也遭外界譏諷為「切割」。

三月媒體勞檢,後來怎麼了?

英國記者工會(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前年配合勞團發起的「準時下班日」(Go home on time day)活動中,一名記者給同業的公開信。新聞事件的不確定性與對工作的熱情,讓許多記者願意盡可能地「等到截稿最後一刻」才下班,過勞因此成為常態。

要記者上班打卡的勞檢,這是要逼死誰?

柯P開放政府嘗試以iVoting遴選勞動局長,過程峰迴路轉後由長期投入工運的賴香伶勝出。她當選後首次接受媒體訪問公開表示,落實勞動檢查以改善勞工處境;而台灣記者超時工作與過勞的情形很多、且許多在第一線持續付出,所以勞動檢查的首波對象就是媒體業。

公平上下架之外:頂新購併中嘉的思考

頂新集團陷入餿水油醜聞後,外界對其購併中嘉有線系統的疑慮,從台商背景與中國因素的政治言論偏向,轉到「食安問題以後是否被消音」的日常生活公共監督議題。無論是政治還是油品的「毒素」,擔心業者「買下系統通路進而左右言論」,是社會憂慮所在。特別因為系統業者擁有或代理眾多頻道的垂直整合,具體的威脅。

媒體不該是便利貼

拒絕主流媒體的便利貼報導,不僅限於反服貿抗議,更是公民及新聞工作者的急切需要。從政策等公共力量,改善媒體產業結構,讓新聞媒體以優質報導爭取公民閱聽人,是在以便利貼反制抗議之外,更為根本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