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AGAZINE

COMMAGAZINE

《共誌》創設於2011年,是一個獨立的文化批評媒體,我們關注在地與國際的媒體文化議題,提供多元、深度、批判的觀點與內容,並以建立一個鼓勵青年發聲、促進本地批判性文化行動的實驗平台為目標。若需進一步詢問或合作,歡迎來信詢問:common.magazine2011@gmail.com。(更多共誌介紹)

  • 共專題
  • 共評論
  • 共想/共享
  • 共青年
  • 文化誌
  • 勞動誌
  • 共誌寫手
  • 各期目錄
  • 索取共誌

標籤:電影

收攏記憶,熱血依舊:一個八年級數碼寶貝動畫迷宅女看《數碼寶貝LAST EVOLUTION 絆》

《數碼寶貝LAST EVOLUTION 絆》真的算是童年重要回憶的一個小總結。就像回憶中的數碼寶貝一樣,看完,就會獲得滿滿熱血能量。

八年級生, 數碼寶貝LAST EVOLUTION 絆, 電影

奧斯卡遺珠的看頭——關於《1917》

相較於《寄生上流》乃至於《燃燒女子的畫像》,全片以男性、白人、英語、西方視角呈現的《1917》,的確看來是有那麼一點不合時宜。但是,假如我們暫時回到奧斯卡頒獎之前,我們會發現其實《1917》也沒有這麼「主流」。

1917, 一戰, 奧斯卡, 遺珠, 電影

遊戲玩家看《返校》電影:令人大推的改編作品

身為《返校》遊戲愛好者,就我個人而言雖然還是比較喜歡遊戲的版本,但電影改編得很好,讓我在觀影時也不禁讚嘆不已。

改編, 返校, 遊戲, 電影

《低度開發的回憶》:古巴經典,歷久彌新50年

1968年,艾列(‎Tomás Gutiérrez Alea)導演的《低度開發的回憶》名列當年最佳影片;2012年,它獲評選為有史以來,最佳電影的第144名。今年,影片問世50週年,美國等地再次播放,緬懷之外,或許還有問津其當代蘊含的用意。

50週年, 低度開發的回憶, 古巴, 資產階級心態, 電影

|最好與最壞的時代|人生無常,但我遇見是枝裕和

儘管所在的世代、文化與國家皆不同,我卻在是枝裕和的電影裡,看見了我的生活。

劉嘉偉, 是枝裕和, 最好與最壞的時代, 生活, 電影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me: Rebalance by Automattic.
Theme Edited by Wanyu 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