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書報攤|Cosplay的(被)誤解、規訓與解放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寫在「CWT台灣同人誌販售會」當下

近日溫度驟降,入秋後終於有一絲寒意。但對動漫迷來說,冷風吹熄不了內心的熱情,他們正準備迎接盛大的冬日祭典──CWT台灣同人誌販售會。

 

CWTFB
CWT台灣同人誌販售會粉絲頁截圖。

 

「CWT台灣同人誌販售會」和「FancyFrontier開拓動漫祭」,是台灣兩大同人誌販售會場。動漫迷們從喜愛的動漫作品中衍伸出二次創作,印製成「同人誌」在會場中販賣。而場外令人眼花撩亂的Cosplay,是動漫迷們不約而同的默契,也成為一般民眾對「同人誌」、「動漫」的印象。

其實,Cosplay活動不只出現在這樣的盛大祭典。許多熱衷於Cosplay的Coser(Cosplayer的簡稱,中文翻譯成「角色扮演玩家」),在閒暇時刻會和同好相約、或獨自一人,從常見的地景中找尋和劇情相似之處,透過Cosplay扮演成喜愛的動漫角色,呈現他們想要的意境或情節。Coser的足跡涵蓋陽明山、一般公園、觀光農場、風景區、淡水砲台,從百貨公司到一般巷弄,只要能符合他們想要呈現的形象,都可以是Cosplay的攝影場所。現在也有業者專為Cosplay提供攝影棚。這群動漫迷用「扮演」展現他們對動漫作品或角色的喜愛,也讓Cosplay成為他們日常的休閒活動。

然而,這些零星的Cosplay只有在大型活動時才會在媒體中曝光,大批Coser的奇裝異服當然符合新聞的報導價值,但平時一般Cosplay之所以鮮為人知,是Cosplay社群有意隱藏的結果。

潛規則?真規訓?

Cosplay社群內有諸多潛規則,這些規定在社群內部口耳相傳,或者公布在線上社群內,有些高中社團還會條列出各種規定,印成紙本並發給所有成員。例如在《創作革命》論壇上,就有刊登〈在COSPLAY前的事前準備〉;抑或臉書粉絲頁《無法顯示的Cosplay》,也公告出〈Cos新手必看規則〉。這些規定首先強調Cosplay的動機必須是「愛」,例如,Coser不能因為「角色很帥、很酷」、「喜歡服裝造型」等原因選擇扮演某個角色,必須發自內心喜歡「角色」。

 

Cosplay_rule
圖/《無法顯示的cosplay》

 

這些規定也特別強調,不可在非Cosplay的時刻穿著相關服裝出現在公共場所,不可造成他人困擾、不可做出引人側目的行為,不可擺出不是此角色的行為、Cosplay時一定要化妝等等。從這些規定可以看出,Cosplay社群內部除了極重視對「角色」的「愛」,也傾向對「圈外人」保持低調。

這樣的規範更存在裁罰機制,Cosplay社群存在匿名網站《Coser’s匿名貼圖黑板》,Coser們簡稱「K島」。這個網站原本是在Coser與攝影師發生糾紛,或遇上操守不佳的玩家時,可以匿名公布事件以提醒他人注意。但高度匿名性,讓網站越來越多人身攻擊,也逐漸增加對Coser的約束,使他人可將「不遵守規範」的玩家拍照上傳並加以攻擊,網站上充斥「妝化得那麼爛還敢玩Cosplay」、「好討厭這種出角不入流的,出的這麼爛,不如不要出」等言論。一個角色是否「扮演得宜」其實見仁見智,但這些線上的人身攻擊,不僅限制了他人嘗試與失敗的可能,也讓這些潛規則的約束力更強烈,讓Coser們必須時刻檢視自我行為,以免「被丟到K島」。

誤解帶來壓力

在台灣,玩Cosplay的多半是15歲到25歲的年輕族群,隨著時間推移這些Coser的年紀有些許增長,不少人已步入職場,也不乏進入婚姻者。他們多半是在小學、國中時接觸動漫畫,透過網路、學校社團等各種管道認識同好,進而接觸Cosplay,同儕、學長姐成為帶領這些青少年認識Cosplay的窗口,也是強化Cosplay社群內部潛規則的核心。透過同儕團體的口耳相傳與匿名網站的秘密監督,Coser們多選擇在外在行為上遵從這些規範。

但這些自我約束,其實是Coser們回應外在社會的方式。面對主流社會時,他們感受到的是對Cosplay的不友善。這些Coser在生活中,不時會聽到師長父母對Cosplay的歧視,除了認為動漫畫是「小孩子的東西」,也指稱Cosplay是「一群妖魔鬼怪」、「神經病」、「不知道在幹嘛」,尤其Cosplay的道具和服裝所費不貲,更讓父母師長們難以理解,何以要花昂貴的錢買這些不實用的東西,把自己打扮成「不是自己的樣子」?

大眾媒體對Cosplay的報導,也傾向呈現「色情」、「暴露」的部分。不可否認,某些動漫作品確實有色情成分,但有些記者會刻意拍攝這些色情作品,或捕捉造型暴露的Coser,將Cosplay和「色情」畫上等號,扭曲原本活動的意義。此外,記者訪問Coser時總是喜歡詢問服裝費用,無意間更為Coser貼上負面標籤,傳達出「這個東西不好」、「這個東西花了很多錢」、「這個東西就是神經病在玩的」等負面訊息。有些藝人甚至會透過Cosplay特殊的造型和服裝博取版面,企圖炒作新聞。主流媒體的種種報導方式以及消費Cosplay的行為,都讓Coser們感到不被理解與不受尊重。

對於長輩直接的批評與媒體的負面報導,Coser們傾向以「清者自清」的態度面對,但也提升自我要求,期望自己在參與活動時表現良好,強調不可破壞場地、不亂丟垃圾,在活動時也傾向低調、避免他人目光,Coser也特別強調:「不可以打擾到別人。」期待自己在參與Cosplay活動時,呈現「好公民」的形象。


CWT-40《Comic World in Taiwan》同人誌活動札記。/YouTube

尤其,父母的反對比大眾媒體的影響更直接而切身。對此,部分Coser選擇消極抵抗,隱瞞Cosplay的興趣,把服裝、道具偷偷藏起來;也有Coser選擇積極溝通,努力告訴父母Cosplay是安全的興趣,強調自己不會學壞。經過溝通後,大部分的父母都採取不鼓勵也不支持的態度,只要兒女自己掙錢買Cosplay的服裝道具,並在「顧好自己本分」的前提下,不干涉兒女參與Cosplay。因此,大部分的Coser都和父母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只要你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我就不干涉你。」但他們仍會感受到家人的不支持,也加深他們自我規訓的動機,證明自己儘管玩Cosplay,但仍然是個「乖小孩」。

尋找自由的Cosplay空間

Coser圈內的自我規訓,讓Coser在活動中傾向把自己縮到最小,遇到路人經過時要讓他、不要霸佔一個位置太久,這些規範固然是良好的行為準則,但就如在戶外看到婚紗攝影時,民眾會自動閃避,是因為他們認為婚紗攝影有其正當性。同樣地,Cosplay是否有其正當性,讓民眾看到Cosplay會自動閃避,Coser們可以獲得較多使用時間?

Cosplay被視為一種青少年次文化,被主流文化視為青澀而不成熟,因此沒有相當於婚紗攝影的社會地位。但一項文化活動會被貼上標籤,都是來自偏見與不理解,沒有人有權力定調某個文化是優是劣。唯有主流社會價值放下對Cosplay的負面標籤,父母長輩們願意認同、支持Cosplay,才能讓Cosplay成為一項「正常」的活動,Coser們才能從自我壓抑中解放。

當然,不可否認地,動漫作品文本中確實存在性別歧視、階級歧視,角色扮演的「再現」行為,也讓這些歧視被再現出來。這些問題也許是Coser在參與Cosplay時,必須反省的;但是這恐怕要再另外寫一篇文章來討論了。

鴿子

鴿子

社運圈的邊緣人。喜歡藝文活動卻當不了文青,繞一大圈之後決定當個觀察者,目標是在社會的洪流中找尋現實與理想並行的可能。
鴿子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About 鴿子

社運圈的邊緣人。喜歡藝文活動卻當不了文青,繞一大圈之後決定當個觀察者,目標是在社會的洪流中找尋現實與理想並行的可能。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