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竹南大埔小君姊 ── 邱玉君的生命故事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文/傅偉哲

現在如果你走進苗栗竹南大埔的徵收預定地,看見的將會是黃色土方夾雜著礫石,一堆一堆的散佈在徵收區域內。怪手與卡車、以及水泥灌漿車往來絡繹不絕,正在密集地趕工著。

原本遍地是方格狀稻田以及交錯的田間道路,已經被礫石與黃土吞噬。這裡僅存的幾塊田地之一,就在大埔自救會長家門口。當你造訪他們那棟中軸對稱式的水泥樓房時,迎面出來招呼的,經常會是自救會長家的媳婦小君姊(邱玉君)。爽朗熱情的笑容,是她給人的第一印象。而這爽朗熱情笑容的背後,更有著溫柔卻堅定的個性,穩定地支撐大埔自救會堅持抵抗國家機器徵收至今。

土地徵收不是第一次!

從小就在頭份長大的小君姊說:「其實我們家小時候,就已經碰過土地徵收了!」當時是國家要興建十大建設中的中山高速公路,小君姊老家就位在高速公路預定經過的路線上,面對國家重大公共建設的要求,他們家領了補償費便遷到距離老家約莫兩公里的住處,也成了小君姊一家人一直生活到現在的地方。

小君姊的阿公在日據時代從台中豐原搬到苗栗頭份,在這裡,她的父親從小生意開始做起,收購廢棄五金、二手衣,進而投資養鴨到市場販賣,一點一滴慢慢地改善家計。身為家中長女的小君姊,責無旁貸,「我從小就跟著家裡到菜市場學做生意,像是學賣鴨,我也要去收廢棄五金,甚麼事情都做!」除了分擔家裡的經濟之外,還得幫忙照顧兩個妹妹和弟弟,「我那時候跟我媽在菜市場賣菜的時候,後面背一個弟弟,手上還抱一個妹妹。」她笑著說:「爸媽忙的時候,我還要負責煮一家弟妹,阿公、阿嬤,加上家裡養鴨場工人總共三十多口的飯呢!」

成長時光幾乎在菜市場度過的小君姊,在新竹讀完高職服裝科,曾經短暫進入鄰近的工廠擔任作業員。回憶起那段「單身姑娘」的日子,小君姊臉上洋溢著少女的氣息,「那時候,我除了自己經營菜市場的衣服攤,其他自己的時間,經常跟和朋友四處遊山玩水,逍遙的很!」這樣的日子,一直到她遇見了現在的另一半陳大哥(陳輝章),才開始改變。在同樣是在市場賣菜的婆婆與母親做媒之下,小君姊認識了陳大哥。她回憶道:「我那時候正好去後龍大山那邊一間算命的,算命的告訴我不要再等了,『貴子』就要出現了!才剛算完,先生就打電話來,要約我出去…」說起那段日子,小君姊不禁露出幸福的笑容。

嫁入陳家之後,小君姊生下一男一女,生活漸漸穩定下來,家庭也成為她的重心,除了要幫忙在市場賣菜的婆婆,也多了許多大家庭媳婦的責任,「後來朋友要找我出去玩,我都說,要照顧家庭啦。」住在山下里的陳家,是當地的大家族,而公公陳文彬(大埔自救會長)則是大埔當地的大農戶。陳家除了務農外,還兼業土木工程。小君姊的先生陳大哥,是陳家次子,與其他兩個兄弟跟著父親一同經營家族的工程事業。陳會長曾告訴我,他們的工程事業規模大的時候,最多有五、六十個工人。

國家機器第二次來按鈴

然而,嫁入陳家三年後,平靜的生活起了漣漪。陳家得知自己的田地與住宅,將因為鄰近科學園區擴大開發而面臨徵收。陳家決定不接受這項命令,陳文彬開始努力四處奔走,向縣長劉政鴻啦、縣議員、各級民代陳情,但是即將強制徵收的事實仍沒有改變。「我身旁的朋友們一開始也都不太看好,有些還會冷嘲熱諷…過程中我們碰到很多壓力,自救會的成員,從一開始的兩百多戶,慢慢減少到剩下二十幾戶。」小君姊說,「幸好遇到了阿貴律師,還有農陣的教授和學生們,讓我們堅持下來。」。

2010年6月,面臨著縣府公告地主權狀繳交期限的壓力,小君姊一家人與自救會成員前往縣政府陳情與抗議,然而縣政府仍不願給予正面回應。事實上,那一陣子小君姊和其他許多自救會成員大多輾轉難眠,有人甚至必須長期看心理醫生、服藥過日子。「我的皮箱都準備好了,就怕哪一天政府派人進來拆房子。」小君姊說。

6月19日,苗栗縣政府派出怪手毀壞仍未繳交所有權狀地主的稻田,人稱「大埔事件」。事件發生當天,小君姊與家人非常害怕,公公和先生衝進去田裡想要阻擋搗毀稻米的怪手,卻被大批警察架離。回想起幾次抗爭中警察強制驅離的過程,小君姊仍是餘悸猶存,「那時候才真正意識到政府竟然可以這樣對待人民,簡直就像是台灣版的『天安門事件』一樣。」她感嘆地說。

如果我的孩子以後做官…

「我本來是個對社會議題都不關心的人,但現在人家找我去講、去分享,我都會盡量去幫忙。」小君姊說,在經歷這段抗爭過程後,最大的體悟就是對於社會議題參與態度上的巨大轉變。從一個漠不關心社會,只關心自己生活的「生意人」,到現在她可以在許多同樣面臨土地徵收問題的場合上,向其他民眾分享自己的抗爭經驗,進而為同樣處境的人加油、打氣。

目前苗栗縣政府對於剩下的幾位自救會成員,採取的是拖延戰術。大埔自救會成員的土地,至今尚未妥善處理完畢。「苗栗縣政府是在看總統大選的風向。前幾天農陣說要上凱道、開記者會,他們才又急急忙忙派一個新的承辦人員來說要協議做土地分割。」小君姊分析道。小君姊認為他們其實是在觀測政治風向,等待總統大選的結果。她現在只期待縣政府能夠儘快將土地所有權歸還陳家,讓他們能夠安心務農,「我現在只希望土地歸還後,可以跟先生學種水稻,開發一些農產品、做點小生意、開個小吃店吧。」她接著說,「最重要的是照顧孩子平安的長大,教育他們,如果以後有機會當官或是當公務員,千萬不要像那些可惡的縣長、官員一樣。」

在抗議政府強制徵收的運動場景上,小君姊始終不是那個檯面上帶頭的人,但卻是整個抗爭過程底下重要而穩定的力量。正如她的人生軌跡,一路從承擔家計與照顧弟妹的責任,再到嫁入陳家稱職地扮演客家媳婦的角色。守分但堅持,溫柔但堅定,這樣美好的人格質地,是台灣農村的寶藏,也是任何國家機器和他們派出的怪手破壞不了的。

共誌

共誌

一本以媒體/文化批判為主的獨立評論雜誌,關懷在地公共議題及文化活動,提供深度分析社會脈動的評論及報導,希望提供讀者不同於主流的觀點。
共誌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About 共誌

一本以媒體/文化批判為主的獨立評論雜誌,關懷在地公共議題及文化活動,提供深度分析社會脈動的評論及報導,希望提供讀者不同於主流的觀點。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