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但我可以相信你嗎?透過電影《愛上謊言的女人》/《怒》,一窺「信任」與「懷疑」之間的赤裸拉鋸。
作者:共誌
壯大公共媒體,讓台灣成為華語世界不列顛
文化部推「公共媒體法」,對現行公視制度進行擴充性的大幅調整,論者期待成為華語世界媒體的領頭羊。
直面「假新聞」:其實你更應該關心社群媒體 因為這才是問題根源…
假新聞問題是有必要面對,但比廣電媒體更加值得NCC關注的是臉書、谷歌、Line、Instagram和YouTube等社群媒體,因為這才是當下疑似假新聞氾濫的源頭。
傳播教育怎麼變?該怎麼變?
近年因傳播科技與傳播生產基本規則產生諸多變化,傳統傳播教育及傳播理論,與社會需求及產業實際狀況產生無可忽略之落差,傳播相關科系所亦因此面臨許多現實挑戰。
分類的人如何被分類?
當今音樂串流方便,輕鬆游移在各種數位載具上,不少人開始質疑文化區異的持續性。許多軟體推薦與各方好友交換的playlist,加上隨機播放的功能,愛樂者很容易在下一首歌曲中,毫無防備地與迥異品味展開第一次接觸、進而墜入愛河。然而,布迪亞的當代支持者可不這麼樂觀……
可惜我不是吳慷仁!
可惜我不是吳慷仁,也沒有粉絲,不然真的想po個文,高喊「I WANT MY MONEY BACK」!真的很期待有像吳慷仁這樣熱血的知名人士,能發個臉書文,號召粉絲來質疑一下,檢舉廣電內容違規的獎金為0這個荒謬的現況!
行遠必自邇:公共媒體集團化的可行之路—先建立公共媒體平台
文化部提出「公共媒體法」的研修,並提出整併台灣主要三家公共媒體(公視、中央社與央廣);但在進行集團化的大型工程前,其實可以嘗試從小型且重要的合作專案-公共媒體平台-著手進行。
所謂的「只有一種電影,叫『中國電影』」
腹地窄小的香港,一度作為華語電影業的跨國生產/分銷網路之輻輳而大放異彩,立基於香港的電影人與資本養成了管理、吸納與再利用地方差異性的能力。而今成龍之見恐怕還短淺,教「東方好萊塢」曾經先進的商業腦袋,退化成宣傳機器。
日本流行音樂的自我意識與異國主義的發展
在和臺灣學生們聊到他們有興趣的日本音樂時,時常聽到他們講到「city pop」這個字、以及和其有關的「cero」這個名字。筆者被賦予的課題,便是要將cero定位於日本流行音樂之異國主義的系譜之中。
這年頭迷妹也不好當!想追星你可能會做以下N項事(下)
上回講到應援,應援除了在音樂節目可以喊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使用場合就是演唱會。但你以為看演場會只要練應援就好嗎?No! No! No!這麼簡單的話,還需要聯合應援團隊幹嘛呢?
這年頭迷妹也不好當!想追星你可能會做以下N項事(上)
說到迷妹或追星族你的腦中會浮現出什麼畫面呢?對著偶像本人(或影片)犯花癡尖叫?花大錢買周邊不手軟?No! No! No!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嘻哈不是硬道理?!
或許槍桿子與董事會席次的掌握才是。
操弄符號和媒體的極致之地──一個韓流迷的韓國交換隨記
從K-Pop(韓國流行)文化,甚至是政治和商業之中,都能看到較為生硬、沉重的意識透過媒體包覆和科技運用後,被精巧地轉化成韓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貪腐故事多—內幕書、反腐劇、與郭文貴爆料
不管是專賣內幕書籍的「銅鑼灣書店」、收視十年最高的《人民的名義》,或是每日數十萬中國網民翻牆觀看的「郭文貴直播」,都反映中國的貪腐問題,已經是中國的核心問題。
男同志網路插畫家的「惡」趣與發「畫」
近年來男同志插畫家所成立的Facebook粉絲專頁,成為同志社群追蹤按讚的對象,他們描繪的男同志生活故事,總能讓男同志們會心一笑。但這些插畫不僅是娛樂消遣,也企圖提供反思的空間,因而形成一種「惡」趣。所謂的「惡」意義近似於「kuso」或是「satire」,指的是在這些插畫既有趣味之中,也存在著反思反諷。
看電視學英文也可以很好玩 陪著孩子看Alphablocks
Alphablocks自2010年開播第一季以來已經累積播出四季,主角就是26個字母方塊在Alphaland上的探險。每個字母的造型語性格都精心設計,而且顯然與發音有關。例如F是紫色的太空人造型,常會飛來飛去地像火箭升空般發出f-f-f(類似賦)的音。K是隨身帶著一顆足球,不斷地一邊踢球一邊發出k-k-k(類似克)的音。Q則像皇后一樣,但她無法單獨發音,因此她常要追著U才能發出k-u-o(類似闊)的音……
101個夢想,之外…… 半素人半明星的練習生
練習生制度對於韓國流行樂壇來說,已經是一個足以作為代表的產物,而近年盛行的選秀綜藝節目中如《Produce 101》、《WIN》以及《MIX & MATCH》,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參與選秀的選手,都有著共同的身分--練習生。
「請回答2016」:「臺灣韓迷」最新問卷調查
近三年來,韓流持續在臺灣發燒。無論你是粉絲中的一員,或是極少接觸,甚至討厭,都無法漠視「韓國流行文化」對臺灣年輕人的強大影響,也都無法否認這個現象仍值得持續關注與探索。《共誌》製作了「請回答2016」:「臺灣韓迷」最新問卷調查,希望能夠幫助臺灣社會瞭解韓流在臺灣流行的狀況,以及臺灣韓粉的樣貌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