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史文妃
「偉大的巨人/屹立在東方/讓整個世界/感受龍的力量」──〈中國我愛你〉vs.「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我們也是好國好民。」── 鄭南榕
太陽花學運期間,因緣際會促成一段台灣與中國學生的交流,對談遍及學運議題、兩岸社會現況、價值觀爭辯。中國方面是幾位中國人民大學資工專業的研究生,天天翻牆看外媒,可預期是未來的中堅骨幹,礙於言論可能不符國家立場,需隱藏其個人資訊。
一、對國家規模的想像:泱泱大國vs.蕞爾小國
人民對國家的期望受現實條件影響。國家規模越大,越容易牽一髮動全身,因此將維持穩定視為當務之急。而國家規模較小,個體相對容易影響到整體,因此對公平及個體獨立性有較高關注。
中國學生著眼於整體,認為「效率」必須凌駕「公平」:「一個國家經濟衰退不可怕,可怕的是族群撕裂和內鬥,當某種意識形態爭論在政治生活中佔主流,會異化決策,拉低行政效率。台灣式的民主,希望不出錯、不拋下任何一個個體。中國是基本一猛子紮向了效率,改革開放拋下了九億農民,還沒到新千年就拋下了工人,這幾年公平已經到了影響穩定、效率的地步,才開始處理。為什麼中國義無反顧得選了效率,因為餓怕了,被揍怕了,所以到現在還有很多人,都覺得應該沿著這條路下去。」
除了效率,中國學生也屢次強調「強大」:「錢和武力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東西。1840年以後中國人心心念念想的不就是不再被欺負嗎?過去的20個世紀起碼有15個世紀,我們是最強的呀,可是一不留神,一鎖國我們就被揍成這樣了。」
中國同學更指出,台灣新聞台喜歡引用西方媒體,如《紐約時報》、CNN,有時甚至直接使用翻譯稿,卻沒有自己的觀點:「你們說自己是溫水裡的青蛙,怕被中國的宣傳給蒸熟了,這個鍋再怎麼加熱也蒸不熟的,真正蒸著臺灣的是全球化的大勢和一波波後起之秀,這才是不知不覺,比意識形態滲透細無聲。」
台灣方面則回應:「我很欽佩中國放眼世界的氣度,但我也希望中國能有德撫天下的襟懷。一個強大的國家,需要錢與武力,而一個偉大的國家,需要錢與武力以及更多東西,中國,還沒發展出來這些抽象東西。只有補足內涵,中國才會是偉大的國家。」
兩岸的恩怨千絲萬縷。相對象徵進步的「西方」國家,中國被視為迎頭趕上的「東方」國家,更想在台灣身上尋求認同和支持,但台灣人民認為兩邊是不同國家,一直以很直接的話語去回應,我們就是一個國家,沒有妥協的可能。面對近年來越來越強勢的「大中國」,我們「小台灣」也在探索自己的國家主體性,持續捍衛自己的中心價值,努力走出「好國好民」的路。
二、對國民素質的想像:國家的人民vs.人民的國家
雙方對談涉及不同政體與權力運作。台灣方面指出,國家由公民組成,政府必須尊重人民,但公民也必須具備成熟的政治素養。
從缺陷面來看,台灣的民主政體尚未成熟,人民政治素養仍待提升,熱衷追捧政治明星,年長一輩則遠離政治,渴望穩定而不願改變。
但相較於中國,台灣人更看重人的價值,容易接受新文化,推陳出新與協調的的能力也強。台灣媒體常報導集會秩序好,背後代表的象徵意義,在於自律而非恐懼法律,是民主與獨裁培養出的素質差異。
有句話說,你不管政治,政治就會來管你。臺灣社會的犬儒心態很嚴重,但這次學運後開始有了變化。許多台灣人認為必須避免政府權力無限擴張。這樣看來,中國應制定嚴格的法律規範官員,而台灣較健全的民主法治,應該給予更多空間,相信人民。
三、對價值觀的想像:專制經濟效率vs.民主人權平等的新義利之辯
中國經濟掛帥,認為商人最可靠,守法的商人值得鼓勵,利益使人拋下成見互相合作,效率則帶來進步。教化使人向善,但那是個人層面的東西,做善事,公民團體搞人文關懷,都很好,可是政府不能用那一套。
中國眾友人說:「開放只是泛泛而談的一種選擇,倒不是針對服貿。其次,我們都是自由貿易者,除了少數幾個像美國、俄羅斯、印度、日本當然也包括中國,可對糧食和能源等採取一定的補貼,其它所有國家都應完全開放。在全球化的自由市場中,資源與勞動力自由配置,稅收只有所得稅和資源稅,連污染的排放等也都實現市場交易。政府只是提供社會保障、就業培訓、失業救濟、照顧孩子、醫療保險,不應該包括對弱勢產業和就業機會的保護。這是邁向人類大一統的唯一可行路徑,而要實現這一步,只能從自由貿易開始。」
台灣方面回應:「商人很重要,但若世界只有商人就完蛋了,過度認同物質,人就被異化,失去主體性,就只會邁向自我滅亡。GDP跟工資都很重要,但是只剩下GDP跟工資就是齣荒涼悲劇,民主政體的優點正在於,尊重人的價值,而非僅在乎人的價格,守護人的尊嚴,而不只是人的生存。」
中國崇尚市場自由競爭,也陷入當前新自由主義的迷思,認定市場是促進競爭、甚至世界大一統的唯一解決之道,將失敗歸咎於個人因素,沒有考慮市場失靈的可能姓。台灣也同樣面臨不斷推崇經濟,將所有成敗以經濟標準論定的現象,政府言論充斥「國際競爭力」的空洞話語,忽略根本的產業轉型需求,視人才為用完即丟的勞動,造成惡性循環。
四、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兩岸對普世價值的共同追求
台灣人的生活侷限在島內,許多問題反而不如外人清晰。
中國這樣看台灣:「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不可能不發展武力的,有人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衝突,但不要輕視中國政府。這兩次對話,發現在你們很多人眼裡,中國政府似乎只是個簡單粗暴野蠻的形象,沒有的,他們都很聰明,手段比你想得靈活有效。你的敵人是全世界最邪惡的人。像政府這種對手,絕對是精密的戰略機器,它的一切行為忠實執行戰略規劃。
「同樣的,台灣新聞裡常說馬英九要賣國、要朝見,開玩笑,馬英九難道不想做個有為的台灣好總統?他不是傻子,他在台灣沒做好,能和大陸談什麼。說他能力不夠,說他不知民間疾苦都是可以的,但真的上升到否定人格的角度,說他一心向著大陸,把他當傻子看才會得出這個結論。新聞難免有情緒,但臺灣的新聞太有情緒了,大陸幹過這種扣帽子、大批鬥的事,很可怕的,他也是你們的一份子,不是個抽象的敵人。
「當今的世界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化,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化。大家都覺得社會主義是被幾個搞個人崇拜的人給搞壞,但它本身是可以操作的概念:民主、獨裁、自由、管制、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它不是天然就像現在這樣的組合,歷史有時候很偶然。」
太陽花學運在中國也掀起一定討論,許多大陸民眾觀感不好,甚至有「非我族類」的說詞。在台灣社會則象徵全面反思,不同價值觀興起,不再只是非黑即白的藍綠對抗。兩岸價值觀點不同,但身為人民,同樣希望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更良善的思想價值。
共誌
Latest posts by 共誌 (see all)
- 敬,原住民族傳智權!── 反思運用傳統智慧的行銷爭議 - 2021-06-14
- 職棒應援與聲響的魅力:從日式應援到台式跨國電音 - 2021-04-19
- 投書:中天換照的聽證後應重新聚焦四項附帶條款 -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