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裔美籍新聞工作者Euny Hong在2014年出版的《酷韓國的誕生》,深入調查從1980年代開始,韓國如何一步一步從一個「一點都不酷」的國家,最後取代日本,成為亞洲甚至是全球流行文化和潮流的領導者。她最核心的結論是:「酷」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我理解她的意思是說,很潮很酷並不是什麼天生或神祕的東西,而是一個通過精密和理性過程的產品。
她認為韓國能夠在十幾年內把這個「酷」成功生產出來,有兩個關鍵因素。第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就是政府對影音娛樂產業持續的、高規格的資源挹注。第二個比較讓人意外。她覺得,其實韓國流行文化的內涵很保守,娛樂產業的運作也非常嚴酷(例如練習生制度,請參考本期田育志的文章),這些特質似乎都跟「創意」有所牴觸;但弔詭的是,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保守和謹慎,讓韓劇和K-Pop得以跨越地理與文化疆界,流到東亞和西亞,紅到巴黎和阿姆斯特丹。
韓流,真的需要持續地好好理解。
本期《共誌》的韓流專題,就是基於這個想法製作的。雖然我們碰觸到的主題和深度都還很有限,但希望至少可以不要在這個重要議題上缺席,甚至可以引發更多的迴響和探討。希望大家讀了,覺得有收穫,然後繼續關注韓流,以及臺灣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
除了專題,本期我們還因應新的傳播圈事件,製作了「udn tv下架」與「植劇場從播種開始」兩個特別企劃,持續我們對臺灣傳播產業以及勞動環境的關心。這些動態的意義也許尚未可知,但值得留下紀錄。
《共誌》從上一期開始進行紙本與網站的改版轉型,這一期也接續這個方向的努力。因為資源有限,我們走得有點蹣跚,但我們很努力,希望讀者繼續給我們支持和肯定,如果有任何批評和建議,更是歡迎!
共誌
Latest posts by 共誌 (see all)
- 敬,原住民族傳智權!── 反思運用傳統智慧的行銷爭議 - 2021-06-14
- 職棒應援與聲響的魅力:從日式應援到台式跨國電音 - 2021-04-19
- 投書:中天換照的聽證後應重新聚焦四項附帶條款 -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