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裡吐氣|頭頂的時尚—頭巾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有一回走在路上,一個熟識的外國朋友F戲謔地問我,「Jiayu,你的頭巾呢?」還沒等我回答,又接著說:「快!入境隨俗,把頭髮給遮起來!」我笑著回問:「你知道為什麼要戴頭巾嗎?因為要蓋住無與倫比的美麗!我沒有那無與倫比的美麗,所以無所謂!」

我會這樣回答,是因為我有一次問一位戴頭巾的土耳其女孩R她戴頭巾的原因,R告訴我,因為女性的身體是美麗而且珍貴的,也為了避免男生產生遐想,所以除了雙手跟臉部之外,都必須遮蔽。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我當時的腦子大概是在想,這些男生也太沒定性了吧!

我一直在想,究竟用頭巾遮住頭髮這個動作,翻成中文究竟該用「包」還是「戴」?在土耳其文裡普遍使用形容詞,來形容戴頭巾的女生與不戴頭巾的女生,戴頭巾的形容詞是「kapalı」,意思是「關、關閉、封閉」;不戴頭巾則是「açık」,指「開、開放的意思」。

 

 

我發現在我試圖解釋這兩個詞的時候,我已經默默地用「戴」來當動詞,對我來說,或者、以我的觀察來說,除了「遮住無與倫比的美麗」這樣實質功能外,它在某種程度上,也展示婦女們的品味,頭巾其實也是衣著服裝的一環。就像,我們戴帽子,除了遮陽禦寒的功能之外,我們肯定也在乎帽子的美醜、是否能與我們當日的衣著搭配得宜。

頭巾的婦女,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伊斯蘭社會的象徵。但其實,在土耳其人皈依伊斯蘭教之前,在土耳其傳統文化裡,對婦女而言,頭巾是相當重要的服飾配件。

當今,走在土耳其街頭,總是可以看到不少戴頭巾的婦女。當然,戴不戴頭巾、戴頭巾人數的多寡,跟所處的城市也有相當大的關係。像我生活的伊茲密爾,因為在地理位置上與希臘相當接近、早期又與許多的希臘居民,近年也有不少來自歐洲遊客的遊客,就在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下,相較於其他土耳其城市,伊茲密爾(izmir)可以說是相當歐化的。但在校園裡,學生來自於土耳其各個城市,還是可以看見不少戴頭巾的女學生。

 

 

現在的土耳其,戴不戴頭巾,是個人的選擇。「戴不戴頭巾,是出自於內心的」我朋友N這樣對我說。N大學讀的是護士,但同時也修習另外一所大學的遠距教學的學位學程,這個學程裡主修神學。在宿舍裡,她則教不懂阿拉伯文的女孩們阿拉伯文,目的是為了讓她們能讀可蘭經。N也是可以說是,我所認識的人裡,在生活中落實信仰的最佳代表。

我也從一位土耳其阿姨G口中聽見相似的一句話,但她說的是「其實我內心是不想的,……」,G是在她第一次結婚後才開始戴頭巾的,「為什麼結婚後要戴頭巾?」我問。G表示,婚後在丈夫的要求下,她才開始戴頭巾,但並非打從心底地想戴。而九年前,跟現任丈夫A結婚後,A發現她其實是不想戴頭巾的,「我身邊的女人是自由的!」在我和G聊到這邊的時候,A忍不住插嘴自豪地說:「這女孩戴著頭巾,但我發現她其實是不想的,在我身邊的女人怎麼能不自由?不想戴,那就別戴!」

 

 

古蘭經裡是這樣寫的:「你對信士們說,叫他們降低視線,遮蔽下身,這對於他們是更純潔的。真主確是徹知他們的行為的。」我的解讀是,這裡是要男士們不要好色生非;「你對信女們說,叫她們降低視線,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飾,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 們用面紗遮住胸瞠,莫露出首飾,除非對她們的丈夫,或她們的父親,……。」這裡則是告訴婦女該自我保護。

認真追溯古蘭經,「戴頭巾」是沒有被明文列出的,但試想,當街上所有女性都上頭巾,而你成為唯一不戴的,又碰巧碰上好色之徒,你很容易就成為好色之徒的目標人選了!

場景再拉回土耳其,以我的觀察,現在的土耳其,戴不戴頭巾,可以說是自由心證,但自由心證的基礎還是在於周邊的風氣,就像很少戴著頭巾的伊茲密爾少女,但到了土耳其東部,少女們到了十五歲之後,很少不戴頭巾的。畢竟,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每個人的型態都牽動的社會的脈動,我們俗話裡的「入境隨俗」不是也是同個道理嗎?

 


古蘭經 經文摘自https://www.islamicity.com/cqse/cqse.htm
土姑娘

土姑娘

大學念傳科,選系時的唯一目的是,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出遠門、上山下海跑新聞。
沒想到新聞找著找著,布告欄盯著盯著,抓住了一個畢業後能往土耳其的公告。
土耳其進行式,第三年。
土姑娘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About 土姑娘

大學念傳科,選系時的唯一目的是,有名正言順的理由出遠門、上山下海跑新聞。 沒想到新聞找著找著,布告欄盯著盯著,抓住了一個畢業後能往土耳其的公告。 土耳其進行式,第三年。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