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編輯一個問題|網路媒體衝流量,然後呢?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嗯?這是一個問句嗎?還是來挑釁的啊?如果是想攻擊網路媒體為了流量不擇手段,請先拿號碼牌喔!每天都有人等著問這個問題耶!而且排第一個的往往都是我喔!(所以我還可以來寫這篇嗎?)

確實啦,衝流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但要說它不重要也不太對。大抵來說流量就是一個進入市場競爭的門票,打個比方來說,就像是大學文憑。這年頭大學生滿街跑,因為實在太多了所以一點都不稀奇,而且一樣米養百樣人,念完大學還一樣幼稚的所在多有,許多人因此會說「念大學沒三小用啦!」或者說考不上大學很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意思是有大學念很了不起嗎?當然不是,而是正因為人人都有大學念,所以當你「沒有」的時候更顯突兀,當你進入就業市場的時候引人側目,當你試著要去念研究所更進一步跟別人討論什麼的時候,人家會嗤之以鼻叫你滾回去先把大學念完再說。

 

 

至於祖克伯比爾蓋茲賈伯斯唐鳳呢?別再想這些特例了。商業市場真正在乎的是你到底有沒有兩把刷子。如果你真能端出什麼名堂只等著別人來挖角,當然沒人會在乎你到底大學有沒有畢業。但既然你已經被迫要進入求職競爭中,我只好假設你還沒走到那一步。而當你還只是 nobody 的時候,人家用什麼來檢視你呢?這種時候「學歷」只是基本該有的起手勢而已。

聽起來很惹人厭對不?這種資本主義競爭市場的論調真是太噁心了。念大學一點都不代表什麼,但要說它「沒用」嗎?如果擁有一紙證明不能代表任何意義,但「沒有」它卻會引來很多偏見、側目和麻煩(我不是在說結婚證書),這究竟是「有用」還是「沒用」呢?大家可以自己決定。(我是沒意見啦我又還沒結婚)(咦)

總而言之,「流量」之於網路媒體就是這樣一種玩意兒。令人厭惡、不代表什麼,但如果連基本都達不到,根本談不了什麼條件。別說一般人覺得困惑了,敝公司內部自己都如此精神分裂──

 

 

各編輯被要求每天登記檢討內容流量,大家群起抗議,此時惱闆會說:
「是啦我也知道流量不代表什麼,但你要不要先做到再來跟我談條件?」

社會發生重大事件,內容評論還沒準備好就急著出手,被惱闆制止:
「現在跟風做什麼,沒準備好不要隨便推文,別只顧著搶流量。」(???)

流量業績沒達到,惱闆:
「請告訴我你接下來打算怎麼把流量追上。」(出來混的債永遠還不完)

擔心一直做一些很有價值的深度文會沒流量,惱闆:
「水果日報流量也很高啊,所以呢?」(所以它是水果日報啊!!!)

某篇文章突然之間爆紅,3 天之內流量堪比 3 個月的業績,好爽喔想說終於可以躺著賺(?),結果惱闆燦笑:
「嗯流量是達到了,但不代表專題不用做喔。」(走開啦!)

編輯部持續抗議可不可以不要一直盯流量壓力很大白頭髮很多還有圓形禿(下略 2000 字),惱闆:
「我當然知道流量不是全部,但請你告訴我其他可量化的指標?我如何判斷你的積效?如何判斷我們有影響力?你有站在我的角度來想過這件事嗎?要不你來當老闆啊!#*%#$&……」(下略 5000 字)

 

 

業務部同仁緊盯著編輯部追打,連自家文章出了什麼都沒在看卻一直要流量數據:
「廣告主就是要看流量啊!」(廣告主到底知不知道現在沒有人在看廣告!)

刊了一篇很具爭議性的文章被罵慘,流量超高但全都是打手,此時業務部又會說:
「好了別再燒了,外面都在罵我們了,別讓企業主不開心啊!流量不是重點啊!」(那什麼才是重點你告訴我啊!)(搖肩)

……

 

是啊,什麼才是重點呢?我當然知道有價值、有意義、好看好讀好懂又能改變社會、激發良性討論、引發社群互動的深度內容才是好內容。但說穿了,這「表面上」看來是個痛苦的光譜。光譜的一端是「不擇手段腥膻色愈狠愈好就是要拚流量」,另一端是「投注大量資源做出深度好專題,但沒有人看」。我不想要停留在任何一端,不想要消費別人的苦難、悲情與私人生活,甚至扭曲事實杜撰假新聞;但我同樣也不想要浪費大量資源做出無法激起任何波瀾的東西,因為這 2 件事從根本上來說,都失去了媒體的「公共性」。

討論公共議題的報導,卻沒有公眾群聚,那麼媒體身為大眾與專業、公民與政府之間傳播橋樑的角色何在?傳播又要「傳」給誰看呢?

於是我們只能在其中苦苦掙扎。

但是,掙扎什麼呢?如果你認為這是一場在惱闆、市場、廣告主和內容品質之間的掙扎,這件事就會令人無比頹喪。確實,我們都知道深度評論或專題報導的點閱率總是比較低(相較於操弄腥膻色的內容),因為所謂「人性」就是追求刺激、衝突與激化,所以質量高的獨立媒體往往拚不過主流八卦站。然而,如果因此就將「內容品質」與「流量」劃為反比,那又太過草率了。因為很多時候,「低流量」背後決定性的關鍵,其實在於媒體資源/資本的多寡。

 

 

如此便要提到,我們如何衝高流量?很多方法喔,例如在臉書 GY 的演算法之下瘋狂買廣告;例如明明一篇只有 2000 字的文章我偏偏要拆成 3 個頁面;例如顯然沒什麼內容的東西我卻叫資訊設計幫我設計成漂亮的圖表和遊戲,吸引大家進來玩;例如叫工程部在後臺動手腳提升 SEO 效能(搜尋引擎優化,提升關鍵字搜尋的能見度);例如網站設計的時候故意將相關文章不斷延伸,過了這一篇你不小心又看到下一篇(唷耶又多了一個點閱);例如養很多記者不斷在外面跟監、偷拍、打探,不斷發聳動的即時回來、同一個熱門主題還分成很多篇來發;例如攀著其他大流量平臺或網紅,談合作轉授權請別人幫你不間斷的分享。

這一連串下來,你看到了什麼?你看到的是字,我看到的是錢。

換言之,流量是一場前端內容的吸引力、後端工程的偷吃步,以及檯面上的宣傳與檯面下的砸錢所共同創造出來的詭詐遊戲(如同大學文憑也可以用錢買到一樣)。有錢養大批的記者、專欄作家、特約寫手、翻譯、設計師、資訊人員、工程師、找廣告代理下搜尋廣告和社群廣告、有錢談合作,我真不相信你流量還會低到哪裡去。

也因此,資源多的大媒體打著流量的旗子做出爛東西,根本是惡上加惡,萬惡的淵藪。那些逼人的、聳動的、出賣受訪者、鞭打受害者、公審加害人的標題和內容,都是媒體倫理的自我閹割,是追求點閱的「方便路」,沒什麼好說。那跟流量無關,跟嗜血性有關。這篇的問題「網路媒體衝流量,然後呢?」根本是問給他們的。並且他們會回答你「然後」金主就會給錢,以及「我們都是不得以的,沒有流量哪有錢?」

咦?砸了錢去衝流量,然後說這一切都是為了生存,合理嗎?誰不知道問題不在於你餓肚子,而在於你永遠吃不飽?並且,金主原本究竟為什麼會要求這麼「高」的流量?他知道什麼叫做「高」嗎?那個高低差是如何比較出來的?是誰特別高,拉高了全班生存的平均難度?不就是那些主流大媒體嗎?那些主流大媒體最開始的高標準流量又是從何而來?不就是比聳動的腥膻色嗎?

這不是自作孽嗎?

 

 

這個惡性循環與產業敗壞從 2003 年開始變本加厲(當年是什麼東西進來臺灣讓各路媒體殺紅了眼,我就不提了),形同好幾列失速追撞的高速火車一路失控到今天,我們還要繼續下去嗎?

流量本身沒有高低,高低都是人為競爭的惡果。

只有當「流量=錢」的時候,它才不嫌多。然而錢不嫌多固然是人性,卻是需要抑制的人性,尤其當它已成為社會毒瘤的時候。

如果一間媒體能夠不以流量(亦即廣告或企業贊助)來賺錢,例如它可能靠捐款、會員收益、電商、專案、補助在生存,流量是否就不會再成為生存基準,不但可以不再罪惡,還能成為拿來跟自己比較的成長指標?例如,期許自己每年流量比去年成長一倍,期許擴散程度能讓重要議題有反應,期許社群的討論愈來愈熱烈,期許內容愈做愈好,大家都愛看。這種時候,你還會在乎 300 萬(流量)跟 3 萬之間的差別嗎?該在乎的難道不是「明年怎麼成長到 6 萬」嗎?

最終,這背後牽涉到的是如今全球媒體最大的痛處、最深沉的內容經營模式問題──誰能靠內容賺錢?如何能靠內容賺錢?

這個問題太巨大,我如果解得出明天就不用苦哈哈的去上班了。然而我想說的是,流量不應該是內容好壞的藉口。如同許多獨立媒體喜歡孤芳自賞,覺得「我流量低因為我做得東西好」、「我從不賣腥膻色所以流量低」,然後一邊眼紅一邊對主流大眾嗤之以鼻,這當真是會錯意。要知道艱澀難懂的東西沒人讀、沒有流量,那是因為艱澀難懂的東西就是艱澀難懂,不是因為它是好東西。所有讓人難以入口的內容都是編輯臺的失職,管你做的是小模八卦還是前膽基礎建設。

這就是前面在提的「掙扎」。這場掙扎實際上並非商業與品質的衝突,而是實務現場與傳播倫理之間永恆的爭奪戰。一個編輯被迫思考流量,首先該想的是流量的意義。例如,流量之於我,代表的是社群的程度、接受度與社會的風向,於是我希望精進自己學會如何讓內容更好入口、如何更精準的抓對議題、如何操作內容的曝光,讓它能引導社群進入討論(實務現場的專業積累);但如果流量對我來說只是俗氣的商業市場、是市儈的業務要求、是廣告商和企業主拿來投錢的基準數字、是惱闆要看的積效報告,那我當然拚了命就得開始做內容農場。(媒體倫理的棄守)

流量本身沒有意義,意義都是人賦予的。如此中性的一個統計數字,背負的汙名卻又臭又長,殊不知弄髒它的都是我們自己。

所以你要問我「然後呢」?我想我可能必須先問你「何苦呢?」(史上第一次島本專欄用問題回覆問題)(感到今年小小成就達成)

 

 

島本

島本

對書寫斤斤計較但錯字很多,是編輯界的爆竹。除了文字沒有其他技能。想當特務卻當了 9 年編輯,想養獅子卻養了一隻貓。相信智慧比外貌還重要,但離不開放大片。最喜歡善良的朋友,聰明的情人,以及各種溫柔的對待。
島本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About 島本

對書寫斤斤計較但錯字很多,是編輯界的爆竹。除了文字沒有其他技能。想當特務卻當了 9 年編輯,想養獅子卻養了一隻貓。相信智慧比外貌還重要,但離不開放大片。最喜歡善良的朋友,聰明的情人,以及各種溫柔的對待。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