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滴血…觀音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日前刊出的〈《血觀音》機關算盡?就是沒算這一件……〉一文獲得許多朋友的閱讀和回應,除了很感謝大家並希望能夠繼續支持《共誌》,我覺得也有義務要再補充一些資訊。但這會是我個人對《血觀音》的最後論說了。

那就先從致歉開始。我在那一篇文章的開頭就說,還沒看到有人著墨我所在意的疑問(也就是緬甸和原住民的再現問題),雖然有但書說不可能看過所有評論,但還是有點不大禮貌。後來果然從朋友那邊知道,不但已經有評論者提到,而且是非常犀利的觀察和分析。我特別推薦影評粉專「我隨便寫就隨便看」裡針對原住民部分的發文,版主也提到他前往楊雅喆政大座談會的所見所思,很值得大家參考。

另外是關於緬甸。在諸多回饋中,一位已經畢業的緬甸僑生跟我講的事情,值得與大家分享。他說,《血觀音》裡頭有兩個地方引起他的注意,一個是段忠身上的刺青圖案,比較是緬甸人信奉的佛教的圖案,一般緬甸華人應該是不會用。另一個是裡面出現的緬甸玉,聲稱是玻璃種的,但他看了便知道不是。當然他並不覺得電影裡面的這些細節非得百分之百正確,但從中他感覺到了製作上的不用心,加上跟一些負面意涵的連結,實在無法說服他為什麼這部電影要這樣運用「緬甸」元素。

我因為教書經驗中陸續接觸過一些緬甸僑生,也認識父親或祖父輩即是跟隨國民黨軍隊來台的學生,因此對緬甸的相關事情比較敏感些。事實上,從緬甸來台的華人人數其實不少。從1950年代以來,緬甸華人是所有海外華人到台灣定居最多的;根據統計,至103學年度為止,歷年累計大專畢業的緬甸僑生人數共5,653人,排第四位(次於馬來西亞、印尼、韓國)。然而,社會上對緬甸的了解卻完全無法反映這個事實(很汗顏,其實我的了解也非常有限);也因此,任何文化形式對緬甸的再現理應做得更好、更細緻、更謹慎才對。

 

魏玓

魏玓

在交大傳科系教書和做研究。
最想有空好好看一場電影、讀一本書,或聽一首歌,
然後最近正在忙這尋找實現的方法。
魏玓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About 魏玓

在交大傳科系教書和做研究。 最想有空好好看一場電影、讀一本書,或聽一首歌, 然後最近正在忙這尋找實現的方法。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