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書報攤|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開啟舊市區的時空小旅行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台中是日本殖民時代建立、以火車站作為聚落起點的城市。圖/取自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粉絲專頁

 

台中是日本殖民時代建立的城市,隨著都市擴張,商業重鎮轉移到七期,作為聚落起點的火車站一帶反而走向蕭條,尤其後站一直是寧靜的住宅區。一群來自台中各地的年輕人組成「台中文史復興組合」,他們關心沒落的天外天劇場、台中漆器「蓬萊塗」,串連地方的文史地景,希望找出讓台中後站更有特色、值得生活的理由。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以「台中舊城復興協會」為名登記立案,成立於2014年末,參與者多是大學生,常辦一些城市小旅行、講座,帶領參與者從平凡的街道中看見各種小故事。協會也會和市政府合作辦講座,最近則在進行社區營造計畫,推廣台中傳統漆器「蓬萊塗」,舉行工作坊,希望未來能設立社區專班,推動產業化並產出商品。又如廢棄兩年多的後車站的舊派出所,協會推動屋頂的都市農園,參與者可在屋頂上種菜,增加動手做的樂趣。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理事長蔡承允是台中豐原人,畢業於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大學時加入清大異議性社團「基進筆記」,多次參與社會運動。蔡承允表示,經歷過2012年反媒體壟斷運動、2014年太陽花學運等大型抗爭,他覺得社會參與不一定只有在街頭衝撞。隨著2014、2016年選舉,很多人進入政府體制,努力從中找到改變的契機。由於高中時就對空間規劃、城市再生等議題有興趣,蔡承允畢業後決定回到台中,讓社會參與從生活的地方開始。

 


天外天劇院曾是全台規模最大的民營歐式戲院。圖/取自 天外天劇場:百年孤寂的城市座標 粉絲專頁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的成立,起因於天外天劇場的文資爭議。天外天劇場於1936年由台中仕紳吳鸞旂家族興建,是當時全台規模最大的民營歐式戲院,以圓頂劇場、精緻的雕花裝飾與先進的播放設備為全台首創,更是日本時代台中四大戲院中,唯一以台灣人為觀眾的戲院。戰後,天外天劇場輾轉成為冷凍廠、鴿社、釣蝦場、停車場,棄置已久後於2014年在台中後站的巷弄間被發現。

近年台中市政府正在推動車站周邊的開發計畫,因為土地增值,位於私人土地的天外天劇場面臨被拆除的命運。而台中後站的居民也期盼土地開發後能有新的生活環境。一位在地青年格魯克成立臉書粉絲專頁「櫻町四丁目」,以天外天劇場在日本時代的地址為名,希望大眾能關注台中舊市區正在改變的景象,並舉辦台中市區小旅行,透過說故事帶領參與者看見地方生活的軌跡。一場場小旅行讓台中的年輕人聚集起來,最後成立台中文史復興組合。對於天外天劇場的保存,協會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向台中市文化局提報文化資產,數次遭到駁回後,2017年5月又提出新事證,再提文資審議。

 

2016年天外天劇場戶外放映「天堂新樂園」活動。圖/蔡承允提供

 


2016年上百位民眾參與天外天劇場戶外放映。圖/蔡承允提供

 

協會理事林逸晟來自台中石岡,目前就讀台科大商業設計系。他高中時就對都市空間、城市再生等議題有興趣,「我覺得失去活力的地方很可惜,想去問為什麼。」林逸晟表示他有興趣的是招募參與者,2016年協會舉行天外天劇場戶外放映會,適逢台中高架鐵路通車,因此協會舉辦了告別地面鐵道的活動。他和夥伴用這兩個活動號召台中人一起參與,「希望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什麼,然後留下來。我重視的是公共參與的過程。」

林逸晟認為,台中需要更多認識自己的方式。例如火車站一直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交通運輸的樞紐,更是台中這個聚落的起點。鐵路經過台中的1.6公里串連很多不同角落,承載了各式各樣的生活記憶。而協會提出的「綠空鐵道計畫」,就是將舊鐵道規劃成市民的公共空間,串聯周邊的文化地景,兼具社區生活和觀光的價值。

 


2016年告別地面鐵道活動。圖/蔡承允提供

 

對於文資爭議,林逸晟更重視討論的過程,「我沒有一定要這個空間、鐵道或建築變得怎麼樣,但我希望它被討論,人們需要思考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城市生活。」他認為,在討論要被拆掉的東西時,應該要先問為什麼要拆,而不是為什麼要留。包括拆的原因是之後要幹嘛?之後要做的目標很重要的嗎?蓋的大樓是給誰用的?擴張的都市是必要的嗎?往往這些問題都還沒被討論,政府就要拆。如果只是因為老舊、髒亂、危險等原因,其實都是整理後就可以解決,不一定只有拆掉一途。

協會曾提出「博物館城市」的概念,希望將各種歷史地景融入生活。「你沿著這個地方走時,和城市一百年來累積的東西就能以不同節奏接在一起。」對林逸晟來說,文資只是開始,協會關注的是生活,「你沒有留下東西怎麼去思考後面的事情?很多存在我們生活中,從小到大都覺得理所當然的事物,我們用的碗盤、喝的飲料、走過的街道,都可以找出它的故事。」

儘管協會舉行的活動一直維持一定的參與度,但最近也面臨「同溫層」的問題:多數參與者不是後火車站的在地居民,而是原本就對文史議題有興趣的青年。「在地人的參與一直是最困難的。」蔡承允坦言:「要讓在地居民能注意到後站的歷史,要花很多心力,有些人會私下接觸,但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旁邊看你在做什麼。」

林逸晟承認,拉入在地人確實需要更多時間。但是他也相信,在台中念書的人對火車站的歷史都有感覺,去討論這段歷史也是很直覺的事。協會跟天外天劇場附近的居民也已經逐漸熟識,像米店老闆就主動來幫忙帶導覽。另一方面,這些人不一定要是台中後車站的居民,他們可能來自台中各地,甚至其他地方。「前陣子有個嘉義人參與我們的討論,他在台中工作,他在這裡的參與經驗,可能再帶到其他地方。」林逸晟因此抱持樂觀的態度,相信協會正在努力突破。

 


林逸晟認為,人們需要思考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城市生活。圖/取自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粉絲專頁
鴿子

鴿子

社運圈的邊緣人。喜歡藝文活動卻當不了文青,繞一大圈之後決定當個觀察者,目標是在社會的洪流中找尋現實與理想並行的可能。
鴿子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About 鴿子

社運圈的邊緣人。喜歡藝文活動卻當不了文青,繞一大圈之後決定當個觀察者,目標是在社會的洪流中找尋現實與理想並行的可能。

2 Comments

    1. 您好,已將內容更正為:一位在地青年「格魯克」成立臉書粉絲專頁「櫻町四丁目」……(以下略)。感謝您的閱讀與建議!

mtboai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