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動畫中的「戰鬥美少女」符號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圖/取自IMDb

 

進入2020年之後,兩項重要訊息,讓宮崎駿動畫再次成為動畫迷關注的焦點。一是Netflix把21部宮崎駿經典動畫搬上平台,並依各國市場需求,附上28種字幕及20種配音。一是原本將配合2020東京奧運時期的新動畫《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受到肺炎疫情與製作進度延遲的影響,將延後上映。

 

就像金庸之於武俠小說一般,對喜歡日本動畫的人而言,宮崎駿動畫也是一種指標性的存在。當讀者評價武俠小說之際,金庸小說通常用來當作比較基準。而當動畫迷比較日本動畫時,宮崎駿動畫也被用來當作比較基準。當然,在比較基準之外,金庸武俠小說或宮崎駿動畫本身,也經常成為研究的文本。

 

一般來說,關於宮崎駿動畫的文本研究,主要聚焦在反戰、環保的內容,以及女性角色的形塑。前者是探討科技/戰爭、發展/自然的矛盾與困境,關鍵的概念包括風、飛翔、飛行器與文明。後者是強調女性角色的自主性,透過對鄰家少女、小女孩、公主、女皇、魔女、巫婆……等各形各色女性的刻畫,突顯其面對挑戰時的冒險態度。

 


圖/取自IMDb

 

這些女性角色儘管身處不同的時空,有著不同的身份;有的會魔法(琪琪),有的擁有飛行能力(娜烏西卡),有的只是普通人類(千尋),但他們皆有兩項共通點:都是不超過二十歲的年輕女性,都與自身命運、所處環境、面臨的人生課題搏鬥。像是《風之谷》中保護腐海的娜烏西卡,《天空之城》中為了守護人類而使天空之城瓦解的希達,《魔女宅急便》中琪琪的自立之旅,《魔法公主》中解決人神共存危機的小桑,《神隱少女》中為了拯救父母而賣身給油屋的千尋等,都是正值荳蔻年華的青春少女。

 

儘管面臨人生挫折或者背負著人類存亡的重擔,但宮崎駿動畫中的女主角們都不畏挑戰、果敢前行,顛覆了日本動漫文化中的少年英雄冒險模式,成為自我奮鬥、拯救他人乃至於世界的主角。而此一女性角色意象的形塑,進一步確立了日本動畫中的「戰鬥美少女」符號。

 


圖/取自IMDb

 

 

日本動畫中的「戰鬥美少女」雛形,是1950年代手塚治虫繪製的《緞帶騎士》(又稱為《寶馬王子》)。這部作品的主角是以女扮男裝的方式與敵人周旋,率先將女性放進以男性為主的公領域與組織當中,也影響了日後的《凡爾賽玫瑰》、《少女革命》等作品。然而,當時的「戰鬥美少女」則多屬「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花瓶角色,並不具備強大的戰鬥能力。例如《科學小飛俠》中的珍珍(Jun the Swan),以及《人造人009》的003法蘭索娃。

 

直到宮崎駿在《風之谷》(1984)中創造了娜烏西卡之後,正式確立日本動漫中的「戰鬥美少女」原型。娜烏西卡的身上不僅具有純真、可愛、性感等「萌元素」,也同時擁有拯救世界的戰鬥能力。因此,當《風之谷》獲得高度評價後,「戰鬥美少女」便成為宮崎駿系列作品的核心要素。舉凡《魔女宅急便》的琪琪、《魔法公主》的小桑、《神隱少女》的小千,都是「戰鬥美少女」。

 

圖/取自IMDb

 

宮崎駿動畫中的少女主角們,究竟是為何而戰鬥?為誰而戰鬥?若將宮崎駿執導動畫中的十位主要女性角色(娜烏西卡、希達、皋月、琪琪、菲兒、小桑、千尋、蘇菲、波妞、菜穗子)進行分類,其戰鬥意願(為何而戰)可分為強制戰鬥與非強制戰鬥;而其戰鬥課題(為誰而戰)則可分為利他戰鬥與利己戰鬥。其中,娜烏西卡、希達、小桑與波妞,屬於公主型角色;千尋、皋月與琪琪,屬於可與神靈溝通的巫女或具魔法能力的魔女角色;菲兒、蘇菲與菜穗子,則為平凡女性角色。

 

在「戰鬥意願」上,又依程度分為因血緣或宿命而不得不去面對的「宿命牽引」;因遭受外在的攻擊而不得不採取行動的「受迫迎擊」;主動改變困境的「挺身保護」;為了自我利益及自我實現的「積極追求」。在「戰鬥課題」中,又依其對抗的內容分為牽涉公領域的「世界、國家、族群」;個人期望達成的外顯目標如「夢想及事業」;為了剷除戀情阻撓的「愛情」;以及造成個人心境變化「成長」(見下圖)。

 

宮崎駿動畫中的戰鬥美少女之戰鬥模式圖

 

 

在利他的戰鬥課題面向上,《風之谷》的娜烏西卡(國家受迫而反擊),以及《天空之城》的希達(血緣牽引的冒險),是受到突如其來的外力脅迫,被迫起身面對牽涉世界與人類的重大挑戰。而《魔法公主》的小桑(挺身保護家園),以及《紅豬》的菲兒(積極追求組織的夢想事業),則是一開始就有明確的行動目標。

 

在利己的戰鬥課題面向上,《摩女宅急便》的琪琪(魔女修行)、《神隱少女》的千尋(奴隸契約)以及《霍爾的移動城堡》的蘇菲(受到詛咒),都因爲某些自身無法控制的原因,使得其原先安逸的生活不得不做出改變,進而達成獨立自主、尋找自我(名字)、解除詛咒等自己設定的目標。例如,琪琪必須依魔女世界的規定離家展開修業,千尋因為父母被詛咒而不得不在油屋工作,蘇菲被荒野女巫下咒而必需離家尋求魔法師霍爾的幫助。

 

而《龍貓》的皐月(守護純真的童年)、《崖上的波妞》的波妞(愛的試煉)以及《風起》的菜穗子(追愛的奔走),是在有自我選擇的空間下,完成了戀愛與成長的挑戰。例如,皐月因龍貓找回童心、波妞為了戀愛而掙脫束縛,菜穗子燃燒了生命達成愛情的心願,展現出女性角色的自主性與積極。

 


圖/取自IMDb

 

透過上述角色的戰鬥意願與戰鬥課題,可約略整理出宮崎駿動畫中戰鬥美少女的10項符號意涵如下。第一,外型年齡約10至20歲的青少女。第二,是成熟女性對立面(敵對面)的存在。第三,力量強大但體型纖瘦。第四,「王子不在」與「男性退場」的世界觀。第五,明確的外在威脅或內在挑戰。第六,是戰鬥主體而非被拯救的客體。第七,具有與生俱來的神奇力量或強大意志。第八,脫離父母的保護殼而自主行動。第九,因其純潔無垢而產生的神聖性。第十,與治癒和自我犧牲的母性相結合。

 

總結而言,宮崎駿作品的主角戰鬥方向,從早期針對國家、族群的「利他性」戰鬥,逐漸轉變為個人成長與戀愛成就的「利己性」戰鬥。這些戰鬥美少女們從困境中理解自己的生命價值與責任,同時發揮少女的純淨與良善,最終獨立克服難題,更使之散發著砥礪過後的母性光輝,成為淨化與療癒的神聖存在。

 

圖/取自IMDb

 


作者

李世暉。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現職為政治大學日本研究學位學程教授,當代日本研究中心執行長。研究領域是日本科技發展與經濟安全,興趣領域則是日本內容產業。

共誌

共誌

一本以媒體/文化批判為主的獨立評論雜誌,關懷在地公共議題及文化活動,提供深度分析社會脈動的評論及報導,希望提供讀者不同於主流的觀點。
共誌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About 共誌

一本以媒體/文化批判為主的獨立評論雜誌,關懷在地公共議題及文化活動,提供深度分析社會脈動的評論及報導,希望提供讀者不同於主流的觀點。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