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誌寫手|蔡蕙如|Feng Shui Abbey

一個以「民視八點檔連續劇」和「BBC風水世家」的畫面與台詞截圖來體感人生不容易的滯英博士生。時常落入懦弱嘴砲派的自溺與時常反省的情緒陷阱。目前為龜毛的物件囤積派,特別滯英期間深刻體認「格物致新與玩物喪志」之間的模糊與哀仇。

Feng Shui Abbey|歡迎來到絕望主題樂園,體驗現實災難的贖罪券

今年8月底,英國著名塗鴉藝術家班克斯(Banksy),在英國西南方的小鎮濱海威斯頓(Weston-super-Mare)打造了「絕望園」(Dismaland)。這是自2009在 Bristol個展後的第一次大型展演,他以策展形式邀請近60位藝術家(包括Damien Hirst 和Jenny Holzer)共同完成絕望園計畫。除了園裡的各類形式展演和遊樂設施外,也有樂團表演,例如暴動小貓(Pussy Riot)、Sleaford Mods等。

如果臉書是一座城:行人的隱喻與監控的分析

牆(the wall)的隱喻,構連了臉書成為一個城市的可能性;廣告侵害與隱私洩漏則是我們受到宰制的隱微事實。穿梭在這座隱喻之城,我們作為臉書的瀏覽者、使用者、消費者、或甚至是消費者即創作者(prosumer)的身分,怎麼感知我們自身並穿梭其中?我想試著描述這個隱微的監控系統。

「真文青」們的文化治理想像: 請聽文化創造者與「想」用者的聲音

文化是什麼?文化如何被國家機器所想像/收編/治理?文化如何展現一國國力?如何「讓所有國民,不分族群、不分階級,都成為臺灣文化的創造者與享用者」?除了政府治理視角、國際視野、產業觀點的巨觀規劃,實際在文化各個領域的創作者與「想」用者們的實際處境與建議,也應當成為貼近文化政策於在地生存脈絡的理解。

台灣獨立音樂|報導五:每位(成功或不成功)歌手的背後都有他們 ── 唱片宣傳的身影

唱片企畫宣傳這份工作通常帶給一般人神秘的想像…我們要不從未想過他們(身影極少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因為我們僅專注在光鮮的藝人身上);要不然就是聯想到隨身保鑣或褓母的形象…事實上,當我們進一步來看唱片企宣在龐大的唱片/娛樂產業下,他們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青年文化行動|報導五:不要再一個人過生活…

創立於2008年的《意識報》,希望可以提供一個讓所有大學生自由討論的空間,讓各個關注校園與社會議題的社團組織,有一個可以交流與互動的平台,他們的核心精神是「台大意識報,議事在台大」的核心精神。三年來在每一次採訪、討論等各種經驗中不斷的反省與改進,批判公共政策、厚描小人物、貼近日常生活;讓意識報不有「意識」,也讓內容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