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戰」視覺系! ── 鐵粉專訪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文/莊雅雯

「我追團的理由並不單只是「喜歡」這麼單純,因為當初是把他們視為努力、 向前的動力才如此深愛著他們」。

「參戰」一詞流行於日本視覺系樂迷界,對他們來說踏入演唱會的場域就如同開始了一場戰鬥一般,表達他們對於樂團的死忠精神以及根植於心、如鐵一般的追團意志,然而透過plurk和twitter這些交流平台,以及日本的樂團官網,粉絲在上面能夠互相交流,這一詞也開始普及於台灣的視覺系樂迷文化裡頭。本訪談特別關注日本的視覺系樂團對台灣樂迷的影響,並且透過採訪樂迷的方式了解視覺系樂迷的追星歷程,以下是兩位樂迷的簡單介紹。

 

Erina

Erina
樂迷年齡近十年,接觸這個音樂領域的契機,是在網路上看到Moran樂團的MV,之後便欲罷不能。目前是烤肉店的DJ,平時會在showroom(網路放送平台)擔任DJ,個人風格深受粉絲喜愛,也因為他的高人氣,曾受邀到日本演出。有個人FB粉絲專頁:放歌小妹。(https://www.showroom-live.com)

 

2Hare

Hare
樂迷年齡近十年,接觸日本流行音樂很廣泛,小時因為熱愛日本文化,而慢慢喜愛這個領域,從X JAPAN、GLAY、the Gazette到由聲優組成的樂團OCD都有,但真正影響他喜歡視覺系樂團的團體是シド(SID),可以說是他的本命樂團,也是他「參戰」次數最多的樂團。目前是普通上班族,但一到戰場上則會換上萌萌的戰服。

 

jbands(左)日團:Moran (photo by jrock tokyo) (右)日團:SID(photo by fanpop.com)

 

問:能不能介紹一個你最推薦的視覺系樂團?

ERINA:Moran,視覺上來說,他們走全藝術風格,衣裝設計以蕾絲及華麗的花柄居多。音樂方面,與大部份視覺系樂團不同,讓人靜靜地聽的抒情歌非常多,主唱的歌詞聽久了會讓人陷入淡淡地悲傷,美得像詩一樣。

最近一次看他們表演是今年九月,是Moran的最後一場表演。他們是今年六月發表解散的。解散前發行的最後一張單曲,叫做「夜明けを前に」(把黎明提前),意思就是Moran的存在是黑夜,給大家一個很美麗很美麗的夢。可是沒有不會到來的黎明,就算這個夢再美麗,還是會有夢醒的時候,Moran期望大家,黎明到來,夢醒時分,請努力自己一個人習慣光明,然後告訴自己,做了一場很美的夢。那場Live真的是從頭哭到尾,每聽到一首歌就會想到「這是最後一次聽到這首歌了。」他們也破例唱了39首歌,唱到鼓手最後站不起身,唱到歌迷幾乎是沒有力氣。這大概是我這輩子最不想參加,卻不得不參加的一場Live了吧。

Hare:シド(SID)。他們算是轉型多次的視覺系樂團,在2003到2006年期間是以「喪服」為主要風格,在妝容上會化「死妝」、「屍妝」,曲風是哀愁系,歌曲多與單戀、虐戀相關,甚至有不少比較極端的歌曲,像是情殺、不倫戀、偷窺狂等比較特別的題材。2006年開始雖偶有濃妝,不過幾乎都以淡妝出演居多,曲風也越來越多樣,在歌詞中也多了不少正面能量,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突然人氣高漲的原因之一。而淡妝後的他們其實在外貌上是「好看」的,所以也吸引了不少愛看帥哥的女飯。至於他們在台灣爆紅的主因還是因為歌曲與動漫的結合,他們出道的第一張單曲「モノクロのキス」(黑白之吻)正好是當時紅極一時的動畫——《黑執事》的片頭曲,後來又陸續與鋼之煉金術師、死神等動畫搭配,大量的動漫迷也加入歌迷的行列,所以不少人會認為モノクロのキス是他們的最佳代表作。而我心中的神曲大多是前期的歌,像是「紫陽花」、「私は雨」、「御手紙」等,不單是哀愁曲風的吸引,更多的原因在於歌詞,主唱マオ的文極好,他的歌詞大多寫得像詩,我後來會喜歡寫作大概也是受到他影響吧。(掩面)

最近一次看他們表演是去年5月的台灣場,他們在ATT SHOW BOX連唱兩天,是當時專輯的巡迴場次之一,印象深刻的是在那四天,我握到了他們四個人的手,而在LIVE上也玩得相當開心,第二天也讓我趴桿一回。(註:趴桿,意指演唱會第一排的位置)

問:分享一下樂迷與樂手的互動?

Erina:Moran今年六月曾經來到台灣,我也發起活動做了布條請粉絲們一起寫,於安可的時候把布條交到台上團員手上。結果解散Live當天,團員把布條帶去會場掛著,說是帶著台灣粉絲們的心意去了。這點真的讓大家非常感動。

我最喜歡的團員是鼓手,他是個很會社交的人,所以在活動上,想不到該說什麼話的時候,他都可以很順利地引導你跟他說幾句話。加上他的記憶力非常好,我又衝得跟白癡一樣,面對一個遠從海外來的粉絲,他每次都會說出很令人感動的話。他曾經拿出車鑰匙告訴我他掛的吊飾是我送的,也常常不經意地在推特或是部落格貼上我寄給他的信或是送他的台灣啤酒,甚至在今年來台灣的時候刻意把我請大家一起寫給他的卡片帶來台灣告訴我他真的很喜歡。

 

Moran日團KRA與Moran。圖/permission by Erina

 

問:視覺系樂團的流變對你來說,在美學上有什麼特殊的改變嗎?

Erina:老實說我並沒有特別了解這一塊,但是現在很多樂手的裝扮愈來愈像日本男公關,面對歌迷的模式也很像,總覺得這好像不是個好現象。(事實上真的有樂手退團之後去當男公關)

Hare:我個人是覺得視覺系樂團越來越氾濫,好像變成一種潮流,尤其是近幾年真的冒出非常多的小團,而妝容都非常像(臉盲根本不知道誰是誰的那種),而且為了留住歌迷也越來越愛營業大家,但我覺得,若是真的有實力,做出感動人心、能影響人的歌曲,就算不營業歌迷,也是能夠讓歌迷深愛著。(註:營業,粉絲用語,為給福利的意思)

 

jband圖/permission by Erina

 

問:根據你的樂迷經驗,你覺得視覺系樂迷裡頭有什麼文化嗎?

ERINA:

送禮文化——我最近這幾年愈送愈少,因為我喜歡的樂手很喜歡台灣啤酒,以前只要每去一次就會送一罐,可是從去年開始我真的什麼都沒送了,頂多送集合樂迷們一起寫的卡片。當然也是有樂手會炫耀樂迷送他名牌首飾等等,但是我喜歡的樂手沒這個習慣,就算有,我也不會送。

樂迷組織——來台灣演出的時候有聯合另外一團的歌迷一起送了一座超大花籃,不過另外一團在號招大家的歌迷跟我很熟,所以我們兩個分工上沒有什麼問題,很圓滿的結束。當時是我負責設計與電腦排版,他負責金錢相關問題。

 

pesent7圖/permission by Erina

 

Hare:
服裝文化——在衣著上我覺得是看個人,有人喜歡高調,就會穿得很誇張,我自己覺得我是屬於比較低調型的,雖然穿著是日系,但不會為了主唱而穿蘿莉塔。在服裝上如果是有和朋友一起參戰,有時候會統一服裝,像是之前就有朋友一起約好穿旗袍、水手服等。在樂迷穿著上因為受到主唱影響,多以蘿莉塔為主,近期也越來越多人會穿各種顯眼的服裝出現,像是女僕裝、旗袍、護士服……,但也有許多人還是會選擇穿團T參戰。

送禮文化——送禮方面我其實都只送信,覺得他們的歌迷已經多到送禮會造成困擾的地步了,所以覺得可以透過信件來傳遞心情就很滿足了。

樂迷組織——至於歌迷們自主組成的粉絲團,我之前是有和台灣的後援會合作過,當時是有設計團服、製作卡片、布條等應援物,若要說年齡層所造成的問題就是經濟吧,有些妹妹沒辦法一起分攤製作應援物的錢。(註:樂迷組織,意指樂迷於演唱會之前組織的活動單位,專門製作周邊,如布條、團體t-shirt等)

 

permission8圖/permission by Hare

 

問:你覺得視覺系樂團對你帶來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Erina: 我喜歡的樂手他給了我追夢的勇氣,讓我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才能夠在短時間內站上日本的舞台演出。這應該是影響我最大的吧?語言的話並不是因為他才特別學,應該說我根本沒有特別學習過日文,一切都是從小學經年累月下來,不知不覺就變成這樣子了。我現在的工作性質也是舞台性質,當初大學畢業後決定要自己一個人打拼的時候,家人反對我,朋友不看好我,但是光他的一句「加油,相信你選擇夢想是對的」,就足以讓我努力拚到現在。

要說視覺系樂團帶來的影響的話,應該是妝容吧。這個群體的歌迷們因為可以很常和樂手們近距離接觸,所以歌迷們都會很精心打扮。常常想著不能輸給日本妹子,於是自己研究起很多種的妝容,讓自己變的更可愛。

 

permission09圖/permission by Erina

 

Hare:對我來說,他們就像一道光,不斷地指引我向前。他們在我最沒方向、最低潮、最狼狽的時候走進我的生命,看著他們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也激起了我的鬥志,讓我也能一步一步達成自己的目標。而同時,他們也讓我的夢想萌芽,因為他們,我更加的喜歡日本,甚至把「在日本買房」、「隨時都能去日本遊玩、看演唱會」列入自己的夢想清單,現在也依舊是聽著他們的歌朝夢想前進。

在語言學習上我確實是為了他們而學日文的,為了看懂他們的部落格、聽懂他們在演唱會上所說的話、讀懂他們的歌詞……,但現在是真的很謝謝他們,讓我有日文這項第二專長。

而在外在上的改變,真的是會為了見他們而精心打扮,也會想讓自己越來越可愛,畢竟每個人都喜歡美的人事物嘛!

 

關於作者

莊雅雯。美術所學生,經過日韓流行文化課程的訓練,促使自己更仔細的觀看這兩個不管是在文化或是距離上都離我們比較近的國家。文化這種東西就像是有許多切面的晶體一般,用不同的面向看,都會折射出不一樣的面貌。

共誌

共誌

一本以媒體/文化批判為主的獨立評論雜誌,關懷在地公共議題及文化活動,提供深度分析社會脈動的評論及報導,希望提供讀者不同於主流的觀點。
共誌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About 共誌

一本以媒體/文化批判為主的獨立評論雜誌,關懷在地公共議題及文化活動,提供深度分析社會脈動的評論及報導,希望提供讀者不同於主流的觀點。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