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研究生到底都在幹嘛?研究生實習大解密|實習沒有對或錯:重要的是你想得到什麼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文/臺師大大傳所研究生 Eten

 

身為學生的我們,每每在申請實習的時候,會被公司問到像是有什麼技能、可以為公司帶來什麼、為什麼想進這間公司實習等問題,而為了可以順利的錄取,學生們無不自我展現的淋漓盡致,各式各樣的社團經驗、商業競賽,專業的證照與檢定一張接著一張,就是想要證明,自己有多獨特,錄取自己可以帶給公司多少價值。

 

去年暑假,我也加入了實習的行列,歷經履歷篩選、企劃設計、團體與個人面試的三層關卡,終於如願以償,進入某知名線上音樂串流產業公司,當時的我覺得自己既然能脫穎而出,就要積極努力學習,發揮自己所長,才不會辜負選我進來的主管們。

 

因為是第一次舉辦大型招募實習生的活動,公司看起來格外重視我們這群新鮮人,每個月幾乎都有講座、分享會、聚餐等行程,整個實習時間總共六個月。在進入公司的第一個禮拜,帶領實習生的正職導師將我們分組,並說明未來兩個月實習生需要共同完成一件團體專案,之後則是回到各自的部門,這也讓我熱血沸騰,迫不及待的想要大展身手。

 

 

在前兩個月中,我們的團體專案是發想一份「行銷」導向的企劃,並且以「非音樂的聲音服務」作為子題,公司特別重視創意的發揮,以及真正能夠在市場上生存的規劃。我的團隊由三個工程實習生、一個行銷實習生、以及一個產品開發實習生所組成,令人尷尬的是,行銷實務上只有產品開發部門的那位實習生比較有經驗,其他人幾乎處於「麻瓜」的狀態,好巧不巧,在企劃的初期,該位實習生就因個人生涯規劃而離職了。

 

抱持著「總要交出一些成果出來,不然就浪費了實習」的心態,我們剩餘的四個人每週密集的開會與討論,努力克服「普通人」與工程師語言的溝通障礙,期望在迷茫的行銷大海中,找到一個可以堅定前進的方向。但事情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順利,每週五固定與導師報告的會議成為了我們固定的「死亡時光」,每每在另一組由行銷、設計、公關等單位實習生組成的組別報告完,而輪到我們這組之後,就能感覺氣氛冰凍的瞬間,整間會議室籠罩著渺無生機的黑暗,我們這組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導師們質疑,或是市場需求或是產品架構,抑或是商業模式等等,使得我們不斷的修改;然而,越修改卻又越不敢肯定,結果總是不斷的自我矛盾,最後又被導師質疑,週而復始。縱使我們嘗試了許多方法,也尋求許多其他人的意見,卻總是像抓癢搔不到點一般,沒辦法深入有效地解決問題所在。

 

記得有一次週五報告後,又是一場災難,我們這組留下來與導師R討論,我問道:「為什麼只有在我們這組報告完之後,氣氛才會變成這樣?」導師R只表達對我們企劃的擔憂,卻又無法給予我們更明確的指示,因為她擔心最後的結果將會被侷限,但這卻讓我更加疑惑,因為自始至終,沒有人告訴我們行銷企劃的製作流程,在完全沒有商管背景的狀態下,茫然的進行行銷專案,即使有正職導師從旁協助,卻也是批判居多、缺少引導,更重要的是在企劃發表會的當天,竟然就像曇花一現,實習生們發表完得到簡短的講評之後,團體專案就突然結束,讓我們不禁納悶,那麼這兩個月來的努力究竟算什麼呢?

 

 

在進入此音樂串流公司實習之前,我也曾在一家知名影視製作公司實習,該公司沒有針對實習生做完整的規劃,甚至一次招募八位以上的實習生,但大多數時間卻讓我們處於冗員的狀態,只有等到需要體力勞力工作時,才會請我們協助。相較起來,現在的公司算是有在為實習生設想。然而我可能更期待的是,公司能將實習生視為未來儲備員工人選,讓實習生們學習到與公司產業相關的技術或是工作能力。

 

九月初,在為期兩個月的暑期團體企劃結束之後,各個實習生回到原本的召募部門,開始六個月的實習。雖然說是掛在行銷部門下,但大部分的時間,我都在拍片,從前期的企劃發想、搜集資料,到中期的聯絡攝影師、器材租借、尋找拍攝場地、實際拍攝,一直到後期的影片架構整理、逐字稿建立、初步剪接等,我參與了所有拍攝的過程,也因為整個部門負責影音事務的只有我跟主管兩個人,因此儘管要做的事很雜、什麼都要做,但卻也可以學到很多。

 

當初面試時,我以為行銷實習生的工作是操作廣告投放、設計很多很酷的企劃與文案、在各種社群媒體上經營公司的官方帳號等。雖然影音拍攝跟想像中的行銷工作還是有距離,這些經驗也很寶貴,而其中,我想是因為帶我的主管不藏私的分享以及不僅僅將我當作實習生看待,也因此我們能夠很直接的互相溝通與討論,沒有上級與下屬之間的壓迫感。在做滿六個月之後,我甚至獲得主管推薦,多續聘三個月,我想,這段部門的工作經驗才是我整個實習中,最大的收穫!

 

透過這次的實習經驗,其實也讓我反思自己實習的目的為何,當初實習的動機僅只在想讓未來的履歷好看,能不能夠學到東西反而是其次,然而在進入到公司實習之後,才發現原來能不能學到東西,完全掌握在自己身上,從一開始與人應對進退、團體企劃,一直到後來部門專案等,縱使當中有所波折,不完全盡善盡美,但換個角度想,其實學習到之後,經驗就是自己的,可能在當下沒有實質效益,但是日後若遇到相似的狀況,那就多了一個處裡方法。綜觀來說,實習時,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心態上的調整,若是真正想學東西,那麼處處皆是可以做為請益的對象,但若只是想要混時間、領薪水,那麼實習的過程可能就會剩下枯燥乏味。這一切沒有絕對的正確與否,因為最後的所得所失,都會直接回饋到個人身上,值不值得還是需要自己衡量,沒有別人可以幫忙認定。

 

 

共誌

共誌

一本以媒體/文化批判為主的獨立評論雜誌,關懷在地公共議題及文化活動,提供深度分析社會脈動的評論及報導,希望提供讀者不同於主流的觀點。
共誌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Google+Tweet about this on TwitterPrint this page

About 共誌

一本以媒體/文化批判為主的獨立評論雜誌,關懷在地公共議題及文化活動,提供深度分析社會脈動的評論及報導,希望提供讀者不同於主流的觀點。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