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柏鈞
近年來男同志插畫家所成立的Facebook粉絲專頁,成為同志社群追蹤按讚的對象,他們描繪的男同志生活故事,總能讓男同志們會心一笑。但這些插畫不僅是娛樂消遣,也企圖提供反思的空間,因而形成一種「惡」趣。所謂的「惡」意義近似於「kuso」或是「satire」,指的是在這些插畫既有趣味之中,也存在著反思反諷。
發「畫」則代表男同志插畫家在Facebook粉絲頁的行為,以主動發表「插畫」來代替「言論」,不僅讓大眾更容易看見同志的聲音,也有效表達出同志對社會壓迫的反抗。因而「惡趣發畫」應該可以用來代表這些男同志插畫家的文化行動。
「惡」趣:諷刺外貌至上與陽剛崇拜
男同志插畫家的作品,經常出現的主題是男同志對外型的重視。例如插畫家謝岡寶就對比出長相優的「天菜」及長相差的「小餿水」所遭受到的差別待遇:天菜不論在任何事都無往不利,但小餿水卻只能處處碰壁。
圖/天菜與小餿水
外型的好壞,也影響了男同志個人在社群媒體上的人氣。插畫家賈文青以一則插畫指出帥哥發文就有讚美及邀約,而長相欠佳的發文就乏人問津,甚至引來謾罵,顯現出男同志交友重視外型的現實。從這之中,也可以了解到目前男同志所喜好的類型條件為:蓄鬍、壯碩、陽光或健美等陽剛氣質的強調。若不屬於此類型,則很難受到歡迎。
圖/假文青 蓋時尚、語不驚人毛不休
男同志們對重視外型,透過在社群媒體上的展演而凸顯,以裸露身體或強調男性性徵等展現來吸引注意的現象,在男同志社群中,更是屢見不顯。插畫家毛兒便描繪男同志們一開始踏入社交圈時照片會略顯羞澀,但較被人注意後就會開始賣弄臉蛋身材,為了要不斷引人注目,維持其受歡迎的程度,其分享的照片就會越脫越多,且一旦不再裸露,就可能會失去人氣。
曾晴[1]曾指出,男同志普遍對於男體標準因社會觀感而影響,產生較多壓力因而強調建立濃厚的「男性陽剛特質」,以便掩藏陰柔特質避免外顯。也因此造就「男同志對於身材的要求特別苛刻」。從男同志插畫中,也可看出男同志們有嚴重的陽剛崇拜現象,極力想擺脫大眾對同志的陰柔刻板印象,因此甚至排斥陰柔同志的存在,而這也是男同志圈的另一個問題所在。
邱偉淳[2]也發現,同志在使用交友軟體時,其所上傳的照片及描寫的敘述,會與他的社交意圖有關,不論是想發展長期親密關係或一夜情,若有強烈的社交意圖,男同志就會扮演自己想像中的「圈內主流」如陽剛健美,並掩飾缺點與問題化的身體,而原本條件就偏主流的同志便會透過裸露身體或強調男性性徵等方法來吸引注意。
賈文青以插畫突顯男同志規避陰柔的現象,就連原本屬於陰柔的同志,都會刻意呈現自己陽剛甚至排擠他人陰柔,來取得受人注目。當一個男同志把自己鍛鍊成健美後,他得到了身體的、美學上的資本,被人追求、被人慾望,然後開始將自己和那些「不完美」的人做區隔,更顯露出同志圈內的歧視與陽剛霸權的宰制。
從男同志插畫中不僅感受到男同志社群內的拒「娘」現象,也透露出若是屬於「娘」的男同志,就應該是符合「娘」的外型,像是日、韓「花美男」,而不應刻意營造自己為陽剛形象,否則更令人反感。像是毛兒便描繪了有些男同志的照片看似陽剛,但實際認識後卻發現本人的內在仍為陰柔,因此叫人失望。但事實上,沒有人應該要因自己的樣子而被嘲笑或責罵。在追求平等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型態的權利,因此他當然可以追求陽剛外貌也保有陰柔內在。但同時,也不應去排斥那些沒有陽剛外貌且也有陰柔內在的同志們。
圖片/假文青 蓋時尚、語不驚人毛不休
雖然現今大眾社會對男同志仍有陰柔女性化的刻板印象,男同志也非皆是如此,男同志們極力想撇除這樣的刻板印象,但不代表就能夥同異性戀們對陰柔壓迫。在網路言論中常有以「娘」攻擊前總統馬英九以表對其執政不滿,但為何討厭一個人,就要將他「陰柔化」或「同性戀化」?只因為他執政表現不好,就不配身為男人?社會大眾如果普遍認同這樣的框架,就是對陰柔的歧視[3] 。社會中對於男性的要求突顯了陽剛霸權的壓迫,若男同志們也同樣以「娘」作為攻擊他人或彼此的手段,不也就服膺於陽剛霸權了嗎?
外貌重視及陰柔歧視都是男同志圈內一直存在的問題,男同志插畫家選擇了這樣的再現議題方式,雖然褒貶各半,但問題所在是這些歧視的現實,而非插畫家身上,且也因為有這些插畫,受眾們才會對這些議題有所思考及討論。男同志插畫家是對自身社群的觀察,提供給男同志們消遣娛樂,也帶給他們反思。
發「畫」:行動響應與反擊恐同
除了以插畫反諷男同志社群的社交現象,這些插畫家也對同志社運行動或新聞時事十分關心,像是同志遊行或婚姻平權等倡議活動,男同志插畫家幾乎每年都會以一則單篇插圖來表達支持,象徵這些插畫家齊聲支持同運,也呼籲同志們都應該一起走上街頭,為自己而戰。
圖/天菜與小餿水
圖/語不驚人毛不休、桃色壞男孩
而近年來同志婚姻平權與多元成家議題吵得沸沸揚揚,引來許多保守宗教或家長團體的反對。反對方時常以汙名化手法攻擊同志族群,引發同志們的不滿,男同志插畫家們也對此現象感到憤怒,因此透過創作反擊,形成了另一種集體性的趣味。例如謝岡寶以卡通「探險活寶」為創作靈感(下圖左),說明兒童早已理解多元成家的概念。賈文青則是以許多兒童反而是異性戀社會下的受害者,同志其實也能提供兒童完善的家庭為出發(下圖右),表達出有愛就不該設限的理念。
圖/天菜與小餿水、假文青 蓋時尚
毛兒更是進一步表示,自己無法接受同志被欺負,很多言論都是刻意抹黑,如果不反擊就是默認,因此寧可成為被保守團體攻擊的目標,也要反擊那些抹黑言論。因此毛兒積極蒐集保守團體如護家盟以及相關反對者的言論,作為創作的靈感來源,例如立委呂學樟看到同志婚姻卻只聯想到人獸交的荒謬言論,或是保守團體以家長名義開記者會,卻不露臉也不接受其他提問,只會機械式回答自己代表家長反同志婚姻,都成為毛兒以插畫加以諷刺的題材。
圖/語不驚人毛不休
在早期的同志運動時代,同志多選擇透過文字或話語論述來為自己爭權或對抗社會歧視言論。現今插畫家們以「畫」代替「話」,不僅幽默,也更具諷刺意味。以簡短的插畫、漫畫代替冗長言論,更利於網路傳播分享,也增加網友們閱讀的意願。對插畫家而言,發表插畫的「發畫」比起發表言論的「發話」,是他們較能掌握的方式,同時也來得快速有效。
不論是對自身社群的觀察與反思,或是對社會議題的意見發表,都是男同志插畫家們希望粉絲們重視的。雖然不見得能就此改變讀者的態度或行為,但至少對於某些同志議題有了關照。現今插畫家們對於現代年輕男同志而言,說不定可以像白先勇在社會未開放時帶來的啟發,是生活中的調劑,也是反思的契機,甚至是同志族群能更對抗社會歧視壓迫,以及與社會對話的資源。
[1]:曾晴(2013)。《男同志胴體性引力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邱偉淳(2012)。〈男同志App交友的性別展演策略:霸權還是賦權?〉,《2012 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取自 http://ccs.nccu.edu.tw/paperdetail.asp?HP_ID=1467
[3]:Kang Hao(2015年10月27日)。〈同志的「厭女」情結:交友軟體上的拒C文化〉,《女人迷》。取自http://womany.net/read/article/8910
作者自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畢業生,現任社團法人台灣新滋識同盟秘書長。對於同志及性別議題具有相當的興趣及投入,雖然並無專研於性別研究,也自認自身觀點具有許多「政治不正確」,但希望分享自己長期閱讀觀看Facebook上同志插畫作品的感想。
共誌
Latest posts by 共誌 (see all)
- 敬,原住民族傳智權!── 反思運用傳統智慧的行銷爭議 - 2021-06-14
- 職棒應援與聲響的魅力:從日式應援到台式跨國電音 - 2021-04-19
- 投書:中天換照的聽證後應重新聚焦四項附帶條款 - 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