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地震的災難報導與傳播

有如海中魔鬼般的海嘯迎面而來,吞噬沿岸的屋瓦農田和機場,只留下殘柱片瓦和滿地瘡痍。被沖上公民館頂樓的巴士,橫躺在馬路中央的貨物郵輪與漁船,福島核能發電廠氣爆後殘缺不全的建屋外觀,驚慌又無助的眼神……2011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日本東北發生規模九的大地震,通過電視報導,許多人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一起迎接這些衝擊每一條視覺神經的畫面。

「不怕!」的背後 ── 阿美族阿福的遷徙與勞動故事

大家總說阿美族「樂天知命」,但現我在阿福這個不斷流浪、遷移的阿美族人的身上,看到「樂天知命」背後,有著生活的鑿痕。每次看到阿福和阿茹,總是搞笑地說著以前的故事,逗得朋友們捧腹大笑、眼淚直流,有他們在就有笑聲在。現在說起來雲淡風輕的故事,背後卻道盡驚悚與辛苦。

東原國中一日誌 ── 兼談另一種紀錄片的社會實踐

MJ開著他那輛二手發財車,帶我進入東原國中的校園時,一場辦桌午宴正要開始。這天,東原全校師生在新蓋好的、有屋頂的籃球場上,迎接台北東區獅子會的叔叔阿姨們到來。由獅子會出資,幫籃球場加蓋遮陽屋頂的工程剛剛竣工。東原的黃校長邀得獅子會成員南下,與師生們見面。全校老師加學生才150多人。在籃球場上,學生們嘰嘰喳喳的共享難得的辦桌餐宴。

台灣獨立音樂|報導五:每位(成功或不成功)歌手的背後都有他們 ── 唱片宣傳的身影

唱片企畫宣傳這份工作通常帶給一般人神秘的想像…我們要不從未想過他們(身影極少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因為我們僅專注在光鮮的藝人身上);要不然就是聯想到隨身保鑣或褓母的形象…事實上,當我們進一步來看唱片企宣在龐大的唱片/娛樂產業下,他們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台灣獨立音樂|報導四:埋練團室種子 開出獨立音樂的花?──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音樂排練室現況

文建會練團室政策自2008年實施以來,已超過三年,然而,座落於台中市「TADA」之內的練團室,嚴格來說並未正式啟用。政府規劃該園區的功能多樣,多座歷史建築正在進行變身,修建工程馬不停蹄,預定2013年全區開放。不過練團室的部分因為建築物消防安全設備檢測執照至今未能取得,練團室政策的推動,實際上已經停擺。

台灣獨立音樂|報導一:獨立音樂路迢迢 攜手並行 不必孤單

專訪五位獨立音樂創作者。從這群獨立音樂工作者對話,看見他們在台灣當前的音樂產業生態中,如何想像、磨合、反思自己身為一名「音樂創作者/工作者」的不同角色間的流轉。而台灣音樂產業勞動狀況、台灣音樂創作環境、市場機制、展演場地、公部門補助等問題,又如何體現在這些樂手的生活景況。

台灣獨立音樂|報導三:開往中國的慢船 ── 林生祥中國巡演的經驗及啟示

5月28日,下午三點在彰化藝術館戶外廣場。陽光仍刺眼,突然響起潺潺流水般的吉他及歌聲:「一塊木板權當桌,藤椅樹影庭前坐…」,烈日下彷彿移來了樹影,每個人都平靜而舒暢了起來。這是生祥在當天的《賴和音樂節》,正彩排演唱去年底《大地書房》專輯裡的歌曲-〈大地書房〉。

台灣獨立音樂|報導二:八爪法令纏身 Live House無間輪迴

喜愛樂團音樂的青年(與中年)聚集在台中二十號倉庫,參加「我們需要基層的聲音」音樂會與「搶救文化搖籃說明會」,座談會主持人查拉提到 live house的老問題,不單是哪個縣市的問題,也不是個別的消防或噪音設備做好就能解決,牽涉到建管、都發、消防、稅捐、環保等跨部會的盤整,是一個與音樂群眾有關的公共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