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風巴萊夢|《賽德克•巴萊》所說/沒說的台灣原住民:原住民觀點

本篇文章是由《共誌》與文化研究學會合辦的「《賽德克•巴萊》所說/沒說的台灣原住民:原住民觀點」座談會記錄。以原住民題材為訴求的《賽》片上映期間,引發社會各界熱烈討論,但原住民觀點卻相當少見,顯然是一個非常諷刺的矛盾;舉辦這場座談會的目的就在於希望稍稍彌補這個嚴重的闕漏。

東北大地震的災難報導與傳播

有如海中魔鬼般的海嘯迎面而來,吞噬沿岸的屋瓦農田和機場,只留下殘柱片瓦和滿地瘡痍。被沖上公民館頂樓的巴士,橫躺在馬路中央的貨物郵輪與漁船,福島核能發電廠氣爆後殘缺不全的建屋外觀,驚慌又無助的眼神……2011年3月11日下午2點46分日本東北發生規模九的大地震,通過電視報導,許多人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一起迎接這些衝擊每一條視覺神經的畫面。

「不怕!」的背後 ── 阿美族阿福的遷徙與勞動故事

大家總說阿美族「樂天知命」,但現我在阿福這個不斷流浪、遷移的阿美族人的身上,看到「樂天知命」背後,有著生活的鑿痕。每次看到阿福和阿茹,總是搞笑地說著以前的故事,逗得朋友們捧腹大笑、眼淚直流,有他們在就有笑聲在。現在說起來雲淡風輕的故事,背後卻道盡驚悚與辛苦。

台灣獨立音樂|報導四:埋練團室種子 開出獨立音樂的花?──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音樂排練室現況

文建會練團室政策自2008年實施以來,已超過三年,然而,座落於台中市「TADA」之內的練團室,嚴格來說並未正式啟用。政府規劃該園區的功能多樣,多座歷史建築正在進行變身,修建工程馬不停蹄,預定2013年全區開放。不過練團室的部分因為建築物消防安全設備檢測執照至今未能取得,練團室政策的推動,實際上已經停擺。

台灣獨立音樂|報導二:八爪法令纏身 Live House無間輪迴

喜愛樂團音樂的青年(與中年)聚集在台中二十號倉庫,參加「我們需要基層的聲音」音樂會與「搶救文化搖籃說明會」,座談會主持人查拉提到 live house的老問題,不單是哪個縣市的問題,也不是個別的消防或噪音設備做好就能解決,牽涉到建管、都發、消防、稅捐、環保等跨部會的盤整,是一個與音樂群眾有關的公共議題。

青年文化行動|報導五:不要再一個人過生活…

創立於2008年的《意識報》,希望可以提供一個讓所有大學生自由討論的空間,讓各個關注校園與社會議題的社團組織,有一個可以交流與互動的平台,他們的核心精神是「台大意識報,議事在台大」的核心精神。三年來在每一次採訪、討論等各種經驗中不斷的反省與改進,批判公共政策、厚描小人物、貼近日常生活;讓意識報不有「意識」,也讓內容更有「意思」。

北京花系列 好一朵想像的茉莉花

從網路發起的兩次茉莉花革命中國版,在2月20日、27日以「便衣比示威者多」的慘劇收場。在北京王府井現場,兩次「革命」只聚集了數十人參與,並吸引成千上百的逛街民眾圍觀看熱鬧,另有層層便衣警察包圍。根據外電新聞引用目擊者的說法,數名「革命人士」當場遭到逮捕。

青年文化行動|報導一:抗議不拘形式,社運就是生活

有感於在「台灣深藍學生聯合論壇」無法暢所欲言,江奕翰與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另闢網路空間,希望促進更深刻的社會人文討論,這就是「烏鴉邦」的雛形。後來大家各自考上不同的大學,成員分散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和台中,組織也經歷了數次轉型,改名為「烏鴉邦中學校園民主促進會」…

仇恨韓國人.成為韓國人

去年底因為跆拳道國手楊淑君在廣州亞運的「失格」事件,使得「仇韓」一度成為台灣社會的全民運動、或者至少是全民的表演舞台。但事隔三個月之後,韓國流行偶像依舊大受歡迎,楊淑君在國際運動組織的訴訟,則從「國家」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共業、降格為國內體壇「漂亮寶貝」的個人清白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