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意見大調查之二,挑選出宮崎駿大師動畫作品中的男主角、女主角,以及非人類角色進行票選。讓龍貓和卡西法來場大對決,霍爾和白龍同台較勁,快來看看到底誰是台灣觀眾的最愛吧!
分類:共專題
讓我們一起喊「巴路思!」── 宮崎駿專題「當大師神隱」前言
宮崎駿在2013年的《風起》推出之後,正式宣佈退休。各界一方面在感嘆《風起》竟真將成為一代動畫大師的封筆之作,另一方面也對於吉卜力的未來感到悲觀,有不少傳言相信,吉卜力將在很短的時間內無以為繼、關門大吉。真的嗎?
我最愛的宮崎駿 ── 台灣宮崎駿粉絲意見大調查之一「最佳影片」
觀看宮崎駿動畫應該是台灣「五年級」後段班一直到「八年級」,甚至「九年級」觀眾的共同經驗,龍貓、千尋、霍爾這些角色,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天空之城》或是《龍貓》的音樂一旦響起,應該也有很多人能夠很快哼上幾句!在台灣觀眾的心目中,究竟哪一部宮崎駿電影最受歡迎?哪一個角色讓大家最念念不忘?哪一首音樂最讓人縈繞耳際?
民主、黑箱、太陽花:台灣與中國學生對談錄
整理、紀錄/鴿子 318佔領立法院行動在 … More
圍城、堵局與突圍 香港七一遊行與主場關站
2014年6月30日,倉促跳上前往香港的班機,為了隔日的七一大遊行。盛夏的熱氣蒸的人理智昏花,忘了沒有良好規劃和台港來回的時間金錢,只剩下心底最熱切的想法--想知道為何每年遊行的人們總堵在維園、堵在路上、堵到離不開起點到不了終點…
新聞游擊隊 透視韓國OhmyNews
當跑到好新聞讓記者發出「Oh」的驚嘆,加上「My News」,就成為創立於2000年2月的「OhmyNews」。以「每位市民都是記者」作為口號的OhmyNews,每日新聞80%由公民記者提供,並將每位公民記者稱為「游擊隊員」,指這群市民是一群小眾、非正統的新聞部隊,用獨特的觀點報導周遭,挑戰傳統新聞…
獨立前行17年 苦勞網另類實踐
傳統媒體面臨挑戰在21世紀已不是新鮮事。各種新型態媒體的嘗試前仆後繼,目前台灣仍具活動力的獨立媒體,如《上下游新聞市集》及《環境資訊協會》等各有建樹,而《苦勞網》自創辦起歷史最久,是已近成年的17歲。
走出台灣,獨立報導 林冠吟的比利時經驗
很多人對「公民記者」的印象,往往限於素人以手機、相機記錄在地事件,然後把影片上傳到網路。不過曾獲得兩屆Peopo公民新聞獎的林冠吟,「公民記者」還有很多不同的實踐與做法。
記者的獨立之路 《環境報導》朱淑娟
即使已經成為獨立記者多年,朱淑娟仍然保持著到主跑路線「固定」報到的習慣,她解釋:「記者就是要『跑』新聞」,所以即使平常沒有採訪,也會「來官署坐坐」,因為官員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是某個新聞的徵兆。
獨立媒體 生死關頭
因為科技帶來的傳播環境改變,主流媒體長期以來對新聞報導的壟斷權力逐漸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樣的資訊流通管道,包括,你。
郭力昕:不再見證,而與觀者辯論的紀實攝影
攝影要能回應真實,反應政治議題,首先要能增加讀者的認識與思考,而不只是看到。好比最近流行的紀錄片《看見台灣》,讓人看到了結果,卻無法理解原因。而紀實攝影一定程度是《看見台灣》式的,它的話語能力有限,雖然未必不行。然而要說見證事件就能產生對事件的理解,我很懷疑…
紙板屋精神 攝影作為無固定住所者運動中的一環
「不了解攝影的人,未來將成為文盲」,匈牙利藝術家納吉在距今一個世紀前做出如此斷言。攝影是否將佔據如文字般的重要地位未可知,但確實作為被噤聲的文盲者、底層者、被侮辱者的另類發聲管道,具體存在且實踐著。
臉書社運 照片TOP10
臉書是目前社會運動動員的重要平台,分享圖片更是吸引「按讚」與「參加」的王道。2012年開始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與2013年的公民1985行動聯盟白衫軍,都在FB上深獲支持,經典圖片當然造成瘋狂分享。他們在運動期間的人氣最高10張圖片,在《共誌》解密
KUSO 照片是社運,也是生活
在學生運動抗議現場中,有時可見一名衣著樸素的同學,在成排警察面前比「YA」手勢拍照,形成一張張幽默諷刺的影像,引起 FB 網友興趣,甚至有人為他成立粉絲專頁。這位「比 YA 哥」是就讀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三年級的李嶽,也是清大異議性社團基進筆記成員之一。
多彩戲謔的倪祥,看見大林蒲
為了爭取被政府漠視的生存權,2012年當地文史社團發起攝影比賽,攝件主題就是環境公害。公害作為沉重的歷史共業,無法由任何一個人負責承擔,所有享受或不排斥經濟發展成果的台灣人,通過消費、通過領取工資、使用公共建設,或只是單純地活著,就被迫間接支持糟踏土地的活動…
劉振祥:從街頭一路走到劇場
這年25歲的劉振祥在自立報系做攝影記者,奉報社指派南下採訪林園事件,台北出身的他才進新聞界兩年,目睹偌大石化廠區內唯一的污水處理廠佔地小小一方,按理應已運轉十幾年的排污淨化設備裡外如新。小漁村村民就在儲氣槽球體附近吊晒魚乾,忽而杏仁味忽而蘋果味的空氣燻著魚體…
鐘聖雄:攝影鼓動社運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NN)記者鐘聖雄通過鏡頭與筆,告訴十一月天的外地遊人在台西村看不到的故事,故事標題正是《南風》…
攝影的政治路
2013年底,電子大廠日月光偷排工業廢水的惡行曝了光,後勁溪畔的農作恐已遭到污染必須禁採,為了經濟發展犧牲環境與土地正義的老問題再次浮上檯面。差不多同一時間,紀錄片《看見台灣》破紀錄拿下兩億票房,也引發類似的討論。約有一百萬人進了電影院,跟著導演齊伯林的攝影機俯看殘破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