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視裁員不應影響編採自主
中視日前宣布第一波裁員51人,未來將向中天購買新聞帶以節省成本。這對長期位居無線台新聞收視冠軍的中視而言,實在情何以堪,更影響在地觀點呈現、新聞獨立自主及多元文化生態等面向,未來發展值得密切觀察。
《共誌》創設於2011年,是一個獨立的文化批評媒體,我們關注在地與國際的媒體文化議題,提供多元、深度、批判的觀點與內容,並以建立一個鼓勵青年發聲、促進本地批判性文化行動的實驗平台為目標。若需進一步詢問或合作,歡迎來信詢問:common.magazine2011@gmail.com。(更多共誌介紹)
中視日前宣布第一波裁員51人,未來將向中天購買新聞帶以節省成本。這對長期位居無線台新聞收視冠軍的中視而言,實在情何以堪,更影響在地觀點呈現、新聞獨立自主及多元文化生態等面向,未來發展值得密切觀察。
上個月(三月)北市府勞動檢查員到市內三十多家媒體執行公務。面對勞檢員時,多數媒體採取拖延戰術,以拖待變。但勞檢員不願離開。媒體最後出示資料。勞檢員速迅在員工出勤報表上,劃出有問題的地方。一劃不可收拾。問題實在太多,多到滿江紅的地步。那一道道的紅線,也許就如勞動者的血汗吧?
幾天前,歌手何韻詩發表獨立宣言,公開宣佈離開主流、轉為獨立歌手。她在聲明中昭告:「追求理想中的生活,從來需要付出某種代價,而這代價,只要不影響他人,我願意承擔。因此,我看見,前面的道路,若希望繼續帶着赤誠走下去,務必轉變。」
三月底,中華職棒26年開打了!今年電視轉播終於趕在開幕戰前確定,維持去年下半季態勢,緯來與福斯各拿下2球團主場轉播權,球迷確定有得看,那去年轉播權到底在爭什麼?
知道318之後台灣社會是否改變了?但我確實改變了。對於台灣的新聞教育及未來,我曾經感到困惑;但是經由318我獲得重生的力量,也找到希望之所在。謝謝318,也謝謝議題課的同學們。
1956年,可能是好萊塢表現最「差」的一年,「僅」佔台灣戲院票房的45.51%。1960至1990年代,不可同日而語,佔了75%左右。到了21世紀,好萊塢更上層樓了,平均約95%。所以,好萊塢怎麼會這個月才「在強」?好萊塢早就摧枯拉朽,我們的電影早就沒有立足之地。
今年二二八紀念日,新聞媒體的相關報導,最高比例莫過於紀念會上新任台北市長柯P如何與馬英九的死亡之握過招。我非正式地統計了一下,前述的新聞內容,不論是在電視新聞報導或者從google新聞搜尋功能發現,這類新聞比例之高、令人不訝異卻燃起許多的遺憾。
2014年在台北舉辦的兩個影展,讓電影專業人和影展觀眾都豎起拇指讚賞,它們分別是第16屆「台北電影節」(TFF),以及第9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TFF在既有的影展傳承與觀眾基礎上,將一個內涵已漸趨「活動化」、「金馬影展化」的電影節,方向清晰的開始拉回此電影節的前身、於1988年創辦的「中時晚報電影獎」鼓勵論述與創新的影展精神上。
對書寫斤斤計較但錯字很多,是編輯界的爆竹。除了文字沒有其他技能。想當特務卻當了 9 年編輯,想養獅子卻養了一隻貓。相信智慧比外貌還重要,但離不開放大片。最喜歡善良的朋友,聰明的情人,以及各種溫柔的對待。
「全民書寫時代」概念之提倡者認為,新聞及公共議題討論之參與是全民的權利,也是人人都能也應該實踐之技能,「全民書寫運動」使審議式民主與直接民主有了實現的可能性,將過往公民社會本應擁有的,監督政治經濟權力之權力拿回人們的手中。
一晚之內,台灣島彷彿經歷數次大震盪,行動主導者「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從不知名的學生組織搖身一變成為人人耳熟能詳的「黑島青」,長期參與社會運動的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學生陳為廷、台大政治所研究生林飛帆,以及黑島青總召、清大社會所研究生魏揚自然不在話下,任何行動、發言皆為眾人焦點,但有更多參與青年以新秀崛起之姿,在螢光幕上被大眾認識,包括北大法律系學生賴品妤。
2009年3D電影《阿凡達》在全球締造驚人票房紀錄,此後3D電影產量每年倍增,不少知名導演也躍躍欲試。但作為一個影迷,我不禁疑惑:3D電影比2D電影更好看嗎?當然,「好看」的概念是個超級雷區,但我仍甘願冒大險,試著從幾個角度切入,讓這個疑惑「立體」一些。
在台北地下音樂出沒十多年的「黑狼」黃大旺,近3年以愈為鮮明的實驗、噪音、即興、行為藝術、劇場的藝術形式被更多人認識。繼2012年出版《黑狼臥室那卡西》之後,2014年7月再度出版新作《黑狼不在家那卡西》,繼續翻攪「發光發熱」中的台灣獨立音樂場景。獨立唱片Seed Toss老闆Neuva誇言:「這張聆聽性提高了,是一張日常作為背景音樂也無違和的專輯。」
整理、紀錄/鴿子 318佔領立法院行動在…
到底何時開始,政治人物成為跨年演唱會的主辦者?再看看江蕙演唱會門票事件,什麼時候,台灣民眾真的如此熱愛聽現場演唱會到忘我、起爭執的地步?說到底,這兩種聽現場音樂的方式,都不那麼尋常。
「國際法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爭端中的重要議題。」這句話聽起來理所當然,但考量台灣特殊的國家身份,卻有相當大的討論空間,恐怕「中華民國政府」會先跳出來澄清一番。因此,筆者將探討《服貿》性質,分析ECFA與《服貿》,甚至即將展開談判的《貨貿》間的關係,最後評論《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可能性。
戴上老花眼鏡,人稱「家銘哥」的吳家銘正在操作新進的 edius 數位剪接軟體,「文字過音完通常沒幾分鐘的時間,帶子就要上了。但現在趕帶,沒有以前那麼快。」過去他操作傳統線性對剪機器是行雲流水,但現在換成數位剪接系統,從最初的一竅不通甚至反抗,到硬著頭皮嘗試,但仍不太順手。
民國77年,同事都尊稱「三哥」的吳祥三還在服兵役,收到藝專學長的來信,告知台視公開徵記者的訊息。當時台視吸引700多人應考,不過由於前幾波招考才大舉補進30名新進人員,台視高層一度決定不再補進任何記者,幾番折衝後決定只錄取一名攝影記者,那位被錄取者就是吳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