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資歷超過N年的韓劇迷,我只能說,《愛的迫降》,100分。100分,沒有其他的分數。打100分,當然要給理由!
分類:文化誌
真香警告!一個肥宅對《愛的迫降》之愛的吐槽
本肥宅認為,《愛的迫降》全劇主要兩大看頭:1. 南北韓文化物質差異; 2.大牌男女主角的演出!
當主角之間的差異上升到兩韓對立:4年韓國生活經驗的台灣人看《愛的迫降》
其實我並不是為了看一部普通的愛情喜劇而收看《愛的迫降》,新奇的北韓要素和呈現手法,才是我入坑的最大要素,足夠浪漫的雙Lee情侶則是我的意外收穫!
迫降在全亞洲觀眾心上的荒謬狗血愛情劇:細數《愛的迫降》三大爆紅原因
很多人覺得《愛的迫降》劇情很荒謬、很灑狗血,特效剪接也有不少缺點,但為什麼這麼多人一邊罵,又還是守在電腦前面把它看完了呢?
奧斯卡遺珠的看頭——關於《1917》
相較於《寄生上流》乃至於《燃燒女子的畫像》,全片以男性、白人、英語、西方視角呈現的《1917》,的確看來是有那麼一點不合時宜。但是,假如我們暫時回到奧斯卡頒獎之前,我們會發現其實《1917》也沒有這麼「主流」。
|土裡吐氣|在土耳其寫成的台灣研究報告:土耳其人眼中的台灣 (下)
在這漫漫長文的寫作過程之中,不論是遇到對台灣很熟悉的土耳其人,而感受到來自異國的認同感;或是讓原本對於台灣一無所知的土耳其人,因為一份十分鐘的問卷,而開啟了對台灣的的好奇與認識,無疑都是成就感的來源!
|土裡吐氣|在土耳其寫成的台灣研究報告:土耳其人眼中的台灣 (上)
土姑娘秉持著身為台灣人的愛國心,以台灣國家形象為研究主題,不僅在土耳其發了七百多份問卷,更以土耳其文完成整篇碩士論文。現在,就在這兒跟大家分享花費兩年心血所換來的研究成果吧!
|綜藝的力量|原創!自製!革新!「台灣原創內容」與綜藝節目的距離
不論是在韓國還是在台灣,綜藝節目可謂是影視內容中,繼戲劇之後的第二大內容,韓國綜藝作為韓國影視產業中重要的一環,受產業與政府部門的重視,反觀台灣對綜藝節目的漠視,讓台灣綜藝的輝煌停留在了過去。
不再是螢幕裡的他/她們:跨國粉絲實踐——我在韓國實地追星
我今年在韓國待上了五個月左右。
這對一個長期追韓國明星的粉絲來說,是個稍嫌短暫卻又十分幸福的一段時光。
遊戲玩家看《返校》電影:令人大推的改編作品
身為《返校》遊戲愛好者,就我個人而言雖然還是比較喜歡遊戲的版本,但電影改編得很好,讓我在觀影時也不禁讚嘆不已。
|土裡吐氣|土耳其咖啡占卜究竟怎麼回事?一個外國人的觀察
為了準備土耳其咖啡渣占卜這個題材,土姑娘前前後後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深入研究。除了見到土耳其人就問問他們對於咖啡渣的看法與相關經驗、兼當朋友們咖啡渣占卜時的翻譯以外,也親自「以身試法」,就想一探土耳其咖啡渣占卜的真面目。
|土裡吐氣|土耳其咖啡二三事
土耳其咖啡在土耳其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也是土耳其從古至今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有句土耳其俗諺便是這樣說的:「Bir fincan kahvenin kırk yıl hatırı vardır」,中文意思大致上可以翻成:「一杯咖啡情繫四十年。」
|綜藝的力量|帶「罪」藝人的西遊之路
避重就輕是綜藝節目中經常用的方法,不僅僅是搞笑藝人,甚至愛豆、演員都有過反省的日子,只要是禍不及他人的事件,現在好像都成為一個綜藝的梗,供大家娛樂與消遣。
|共感|「Computer Grrrls」:從太空探險到雲端情人的性別與科技史
巴黎數位藝術和音樂中心Gaité Lyrique 在今年春天檔期策劃了《Computer Grrrls》一展,展覽名稱參照了1967年女性雜誌《柯夢波丹》所刊載的「The Computer girls」一文的標題,試圖對數位科技浪潮下性別議題還有人機互動關係提出反思。
硝煙以外,梗的對決:(三)符號攔截戰
作為政治傳播工具,迷因採用情緒訴求,散佈快速,曝光程度頻繁,是廣告,也是不斷縈繞於感官的「聲刺」。
|街角的書報攤|同性婚姻與我何干?-- 一個異女的自白
我常常在想,從自己轉變的經驗出發,去理解立場不同的人焦慮、擔心、害怕、不能接受的是什麼,或許可以更細膩地知道如何和他人溝通。
硝煙以外,梗的對決:(二)迷因即廣告
一開始,迷因(meme)一詞並不特定意指網路內容的單位,僅泛稱「文化的傳播」。直到Web2.0後使用者生產內容崛起,迷因在大眾認知裡才逐漸轉向如今我們所指的梗圖(文),和病毒式(viral)傳播內容不同,迷因強調的是,可以經由變造而大量傳播的特性。
|共感|台劇《我是顧家男》中的愛情和麵包:寫在《敗犬女王》播出十周年
於今年(2019)三月初開播的電視劇《我是顧家男》,不難讓人聯想到2009年熱播的《敗犬女王》,原因不僅僅在於愛情喜劇有什麼樣雷同的老哏公式和獨特的笑點帶領觀眾感受浪漫,更在於這兩齣前後相差十年的台劇緊扣的議題:適婚年齡女性在婚姻愛情和職涯發展兩端的拉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