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書報攤|阿兜仔不講英語

這樣的心態是台灣人遇到外國人的普遍反應,殊不知許多母語非英語的外國人,卻因此感到困惑,甚至反感。來自西班牙的黑素斯(Jesus Sandoval)因此在youtube上開了節目《阿兜仔不教美語》,分享他觀察到的台灣大小事,並強調不是每個外國人都會說英文。

共誌No.11搶先看:進擊的村民 ── 中國農民紀錄片作者賈之坦

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從上一屆開始,積極引入中國紀錄片,這個意義不僅僅是讓臺灣觀眾看到一個紀錄片正在蓬勃發展的地區的作品,更是讓臺灣觀眾藉由紀錄片這個媒介對中國有更多的認識。在TIDF的努力之下,本屆影展參賽的中國作品數量大增,當中當然也有許多值得一看的片子。何思瑩就特別推薦中國農民紀錄片運動中賈之坦的創作。有什麼特別?請聽思瑩怎麼說!

寓教於樂的英國公共兒童頻道(CBeebies)

在英國唸書的這四年多,因為孩子的關係,陪著他看了許多兒童電視節目,其中英國BBC公廣集團旗下的兩個兒少頻道是我和孩子的最愛。因為其內容多元,節目設計與問答用語上非常鼓勵尊重小孩,再加上這兩個兒童頻道都沒有播放廣告,更是讓我安心且放心與孩子一起欣賞,一起討論。

鳳梨酥換宿中@yokohama|《民王》旁邊的貝原小秘書 「反客為主」的魅力綠葉們

他總是穿著整齊西裝,一絲不苟,宛如哆啦A夢一般總是能從四次元口袋中掏出所有必需品,用字精準遣詞有力,但時不時又會語氣放冷地平靜吐槽,戳得說話對象刀刀見血,偶爾迸出的威脅語氣,像是透露出他也曾有過叛逆不良的青澀年代,他個性超傲,絕對的S屬性,事實上卻又對女性沒轍,還會戴著毛球睡帽、聽著節拍器的聲音入眠,他有謀略、夠聰明、絕對忠誠,他是貝原茂平,日劇《民王》(台灣譯為「人民之王」)中迷倒眾多女性觀眾的角色。他在劇中可不是主角,只是主角的秘書一角,卻因為個性鮮明,「反客為主」,讓人一看就難忘,亦創造了更精采的故事。

共誌No.11搶先看:讓TIDF成為亞洲與華人紀錄片的基地-專訪策展人林木材

臺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誕生於1998年,是臺灣第一個以紀錄片為主題的影展,對於晚近臺灣紀錄片的創作與觀影文化具有關鍵影響。今年TIDF將邁入第10屆,《共誌》第11期製作了「影展解密 + TIDF 10」專題,專訪到林木材。以下是《共誌》對林木材的專訪整理,不可錯過!

新聞慢慢來

突發社會事件造成社會系統不穩定時,民眾對媒體的依賴更深,媒體的角色與表現更受注意。事件過後近一個月,我們或許可以開始冷靜思考:媒體即時、聳動報導造成哪些潛在效果?媒體報導是否可能少招致些批評、得到些讚賞?

OTT威脅 產業怕什麼

日前,在時代力量黨團舉辦「反媒體壟斷法制化」公聽會上,黃國昌委員提到反媒體壟斷也應兼顧產業發展,筆者甚表贊同。當日除了不少學者與業者均表達對現有廣電產業垂直壟斷的憂慮,也有不少業者提到中國視頻內容(OTT)大舉侵台,對台灣產業造成很大威脅。

誤解電視壟斷二十年

「全國數位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在三月十一日向公平交易委員會,以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檢舉四天之後,再接再厲,另以刊登半版廣告的方式,氣憤地指認台灣的「電視」問題之一,就在〈垂直壟斷 電視產業受迫沈淪〉。但電視的垂直壟斷(比較準確的描述,應該是垂直「整合」),在台灣,是個什麼樣的問題?站在不同立場看,會有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