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資本壟斷中的記者集體組織:媒體工會再出發?
《共誌》與台灣社會研究季刊於2012年10月15日在紫藤廬聯合舉辦座談,由世新大學社發所陳信行教授主持,討論媒體自主組織、新聞專業自主權、與勞動權議題,並探討近期旺中的內部自主爭議、與壹電視轉賣後大舉裁員等發展,是否可以化為新聞工作者的轉機,開創集體組織的新的可能性。
《共誌》創設於2011年,是一個獨立的文化批評媒體,我們關注在地與國際的媒體文化議題,提供多元、深度、批判的觀點與內容,並以建立一個鼓勵青年發聲、促進本地批判性文化行動的實驗平台為目標。若需進一步詢問或合作,歡迎來信詢問:common.magazine2011@gmail.com。(更多共誌介紹)
《共誌》與台灣社會研究季刊於2012年10月15日在紫藤廬聯合舉辦座談,由世新大學社發所陳信行教授主持,討論媒體自主組織、新聞專業自主權、與勞動權議題,並探討近期旺中的內部自主爭議、與壹電視轉賣後大舉裁員等發展,是否可以化為新聞工作者的轉機,開創集體組織的新的可能性。
荷馬史詩《奧德賽》裡有個小故事:奧德賽抓住了一隻烏鴉,緊捏著牠,要烏鴉幫忙做件事。烏鴉喘不過氣來,擠出一點聲音問:「我幫你做事可得什麼好處?」奧德賽說:「保你小命。如果你不幫我,我現在就捏死你。」烏鴉想想划算,就答應了。乍看是筆買空賣空的交易,不過要不是奧德賽有捏住烏鴉的本事,烏鴉又何必答應呢?
2008年入秋,金融核爆製造了機會,蔡衍明先口腹後精神,由食品入傳媒,2009年攻克中時集團、2010年圖謀有線系統三分一,復於2012年10月起,再想染指壹傳媒。行政院若開綠燈,蔡不僅是全台首富,亦將成為全台傳媒最大亨。環顧所有國家,最有錢、最有發言權的兩種身份重疊,蔡之外,只有墨西哥的史林(Carlos Slim)。
對我這年輕菜鳥記者來說,有些事情更難受,那些過去對我來說代表中國時報招牌的前輩們,在這幾波事件中,都離開了。難受的不只是他們對我的意義,而是他們曾經對我說:留在中時,是要承擔,是要撐出一些言論的空間,是希望改變一些事情。但他們離開的時候,卻沒人告訴我,陷入爛泥的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才好。
「不應該說留在中時的員工就該死、離開的就是英雄。」選擇留在中時的記者,不是完全認同東家的所有作法,而是其實其他媒體的問題不惶多讓。游婉琪分析表示,「旺中的吃相的確很難看,但難道蘋果的報導就不是為了老闆的利益?難道他們就真的是為了所謂的公平正義?說穿了大家都在做一樣的事,只是旺中的手段比較拙劣罷了。」
1988-2012媒體工會抗爭全紀錄!
在反旺中聲浪,何榮幸那封寫著「反對公器私用,不知為何而戰」的辭呈,並不是單純向外界或周遭朋友表態的工具而已,還是一個可能改變現狀、和老闆談判的籌碼;「留下來的人並非就是幫兇」,何榮幸認為每個人在報社面臨處境不同、年資不同、心路歷程也不同,外界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力要每個人設下同一套標準。
季節變換,我們從中時大樓回頭一看,發現蘋果日報大樓也要掛上米果旗幟。頭目泯恩仇,一笑之間就把記者之間的戰鬥,演成一齣荒謬劇。許多蘋果日報的記者們不接受頭目編好的劇本,一起向兩個頭目宣戰。從那一刻起,巫師們才真正開始有可能改變世界,因為不再為頭目戰鬥,而是為了自己,以及自己愛的工作。
於去年剛過世的BBC著名電視主持人吉米.賽佛爵士(Sir Jimmy Saville, 1926 -2011),生前有關他的性侵未成年少年少女傳聞不斷。在賽佛過世後,BBC新聞性節目「新聞夜」記者花了六個星期時間,製作了一則調查報導,試圖拼湊賽佛生前性侵傳聞的真假,但這則報導在播出前,被「新聞夜」的製作人李朋(Peter Rippon)臨時撤下,且BBC還播出向賽佛致敬的節目。
十一月初起,國際大導演李安為了新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緊鑼密鼓地宣傳,笑稱沒有台灣他無法拍出該片,言談間滿是感謝;但一方面他也感慨台灣電影工作環境的不理想…
清水宏一(Koichi Shimizu)是長居泰國的日本音樂人,其個人音樂創作橫跨搖滾、電子音樂、實驗噪音與聲音裝置,他也為商業電視與獨立電影製作配樂,如泰國知名導演阿彼查邦《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與《戀愛症候群》等電影的配樂都有他的參與
根據「世界銀行」等機構的統計,21世紀的拉丁美洲,貧富差距縮小,世界首見,原因是該區許多國家在這段期間,左翼政黨紛紛勝選。其中,查維茲(Hugo Chavez)尤其突出,他執政已十三年,委內瑞拉不僅象徵,並且取得社會主義的實踐成績…
10月23日晚,由英國奧運金牌得主皮特斯(Mary Peters)在北愛爾蘭關閉最後一個類比電視訊號,長達76年的類比電視訊號正式走向歷史。英國近年致力於電視數位化,數位轉換目標已於今年達成,下一步將瞄準廣播,也將走向全面數位化。
在旺中集團申請購併中嘉有線系統獲得NCC附條件許可後,反旺中的社會運動也來到高峰。近月來行動跨出學界,包括藝文界名人拒絕受訪與寫稿、數名中時記者 掛冠求去、幾百位未曾參與社運的學生挺身抗議、更有傳播科系學生聲明未來不到旺中媒體工作…
旺中集團在NCC有條件同意其併購中嘉有線電視系統之後,一連串荒唐惡劣的舉動,包括動員旗下所有媒體平台惡意攻訐反對旺中案的中研院研究員黃國昌,以及清大學生陳為廷等,引起各方反彈和撻伐。除了既有的學界和學生,包括影視創作者、作家、歌手等也紛紛加入批判行列。近日中時內部人事持續動盪,而社會上的反對活動也還在持續和醞釀,901大遊行也箭在弦上了…
把文化搞大
2010年2月,立院三讀通過《文創法》,同年五月,國發基金便決議匡列100億元,挹注文建會的「加強投資文化創意產業實施方案」,這個方案的目標是希望結合國發基金與民間力量,發展台灣文創產業,並以「共同投資」及「委託評管」兩種方式進行;看似立意良好,但其中問題甚大。
文化部,從來都不是因為文化是國家發展的首要戰略,才能存在,相反的,文化部存在的理由,正是台灣豐富多元的文化本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