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政府免費提供學童教科書、電腦
委內瑞拉每逢開學,便由政府免費提供全國各級中、小學童教科書與電腦。2013年九月的開學日,政府總計提供3500萬本教科書給全國8百萬學童,另外還有500萬份憲法,提醒學童提升憲法意識。
《共誌》創設於2011年,是一個獨立的文化批評媒體,我們關注在地與國際的媒體文化議題,提供多元、深度、批判的觀點與內容,並以建立一個鼓勵青年發聲、促進本地批判性文化行動的實驗平台為目標。若需進一步詢問或合作,歡迎來信詢問:common.magazine2011@gmail.com。(更多共誌介紹)
委內瑞拉每逢開學,便由政府免費提供全國各級中、小學童教科書與電腦。2013年九月的開學日,政府總計提供3500萬本教科書給全國8百萬學童,另外還有500萬份憲法,提醒學童提升憲法意識。
阿根廷最高法院裁定,政府從2009年起推動的防止媒體壟斷法是合憲的。這項裁定將促使阿根廷國內最大的傳媒組織克雷倫集團(Grupo Clarin)拆售旗下的媒體事業。
智利於2013年11月17日舉行總統與國會選舉,除了出身社會黨的前總統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輕鬆勝選,回鍋執政,更令人矚目的是學運領袖瓦雷荷在此次選舉中脫穎而出,即將於今年3月宣示就任國會議員。
西班牙家電製造商Fagor因不敵國內長期嚴重的景氣衰退,已向西班牙政府申請破產保護。
公廣集團(公視、客台、宏觀、及今年才移撥至原文會的原視)共有約200名派遣人員,包含記者、助理導播、動畫師、公共服務、資料管理等,都是經常性職務。由於是透過派遣公司聘用,導致和正職人員做同樣工作的這些派遣員工,即使表現再好,卻得不到相同報酬,且長年無法升遷與調薪,就連抽停車位的資格也沒有,淪為「次等勞工」。
2002年,我開始在師大教書,在泰順街上租了一間三十幾年的舊公寓,有將近十年的時間,我過了一段可以走路上下班的理想生活。做為師大夜市一帶的居民,很自然的,我摸熟了巷弄裡的店家與風景。
公視董事會說,擬增英語新聞,是要服務「在台外籍人士和商務人士」。但他們仍有台北的英語報紙這個更為方便的管道,也有宏觀或政府(曾經)補助的其他商業頻道之英語新聞時段。作者認為邵玉銘博士導引的公視董事會做此決策,並不恰當,理由如內文所述。
依舊記得1984年,手上拿著1969年King Crimson首張專輯 “In the Court of Crimson King” 翻版黑膠時的那種詭異興奮感。偌大似恐懼又神經質嘶吼的顏面凝視著我,直撲壓抑高中生活與迎接據說是自由的大學生活的想像邊界。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5月21日宣布,擬封鎖「重大境外侵權網站」。當時,似乎僅有《自由時報》在23日指該決策「遭批網路白色恐怖」。新聞沈寂至29日,不滿與抨擊聲浪稍見升高,自由三篇、另三家綜合報紙各一篇;同日《有物報告》主編、專利權律師周欽華發表長文,指智財局此舉「違憲、危險、愚蠢」。
義大利公共電視台RAI1號頻道即將在今年12月推出的一個新的實境節目「使命」(Mission),節目找來了八個影視明星,跟著聯合國難民署及義大利當地的志工組織Intersos來到非洲的蘇丹、剛果,以及馬利等國的難民營。這八個明星以兩週的時間,與營區裡躲避戰亂的難民共同生活。
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以下簡稱電影節),一個完全由草根團體組織的平民電影節,主辦團體包括運動影像團體「影行者」、及香港專上學生社會運動資源中心「自治八樓」。迄今走過十年,電影節經歷參與人員和合作團體的增多,影片題材的拓寬,延伸活動的多元化和跨境合作的嘗試。
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卸任美國總統後,創設非營利組織,年度預算二十餘億台幣。1998年以來,「卡特中心」派員進入委內瑞拉,觀察委國迄今的六次大選或公投後,無不發佈報告。該中心說,委國1998年以來啟動的自動記票系統,效率及公正性世界第一,它迄今未曾指控委國選舉過程有操縱或舞弊之事,包括今年4月大選。
2013的國際媒體暨傳播研究協會年會(IAMCR),今年在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舉辦時有個令人驚豔的開場演說:該國總統Michael D.Higgins蒞臨談「危機中的廣播電視」。在長達近40分鐘的演講中,沒有任何官腔話語,直接剖析當今歐洲廣電所面臨的危機與挑戰,並且是由具歷史脈絡的視野來加以檢視與省思。
以四篇臉書熱門文章《臥軌事件:衝突是最終殺手鐗》、《挺什麼核啦反什麼核啦!!》、《抱歉,關於我們對中華隊的殘忍與剝削》、《WBC獻給中華隊MV(Proud of Taiwan)》為例,邀請專家回應網路內容在臉書流傳的現象
2013年五月間,帶著學生們導覽華光社區,我們轉進台北市愛國東路二十一巷四弄,這是一條僅能容身兩人的窄巷,屋主早已在門上以醒目紅漆字寫上「1961合法建築」,無聲地宣示自己蝸居的權利。來訪的大學生打開紗門,聚集在門邊,一位女學生用清亮的聲音唸著門上所貼的陳情書…
如果把2007年樂生415大遊行視為當年「部落格社運」的實驗場,那2013年的316樂生重返凱道就揭示了台灣網路社會運動的轉變。2007年,樂生的訊息藉著RSS把散落的聲援文集結在一起、利用Embedded語法將影片鑲嵌在文章中、使用Google Site做網路說帖的整理與日後活動的延續。但2013年,所有的訊息在臉書上發佈、轉貼,青年樂生聯盟在無名小站上的最後更新時間則停在2012年1月2日。
李八九對前文的指教,主旋律是強調委製與外購不壞(而我把它說的很壞),文末補一句「賣版權到海外賺錢有什麼意義?」。來就這兩點補充一些說明。
針對張十七〈請問公視董事會如何提高自製率〉一文提出以下回應與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