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男子身接下「女主角」的戲份,在電影《當他們認真編織時》突破演出的生田斗真,以完美的扮相與絕妙的演技,收服了觀眾的心與眼淚,在專出偶像的傑尼斯事務所中,他以「演員」身份屹立不搖,百無禁忌,不斷地生成出新的自己,從出道至今,都沒有停下腳步。
分類:文化誌
|鍵盤分析師|實體唱片行的樓起樓塌─All things must pass
曾幾何時,「逛唱片行買唱片」這件事,逐漸走入歷史。紀錄片《淘兒唱片興衰史》講述美國實體唱片行龍頭淘兒唱片(Tower Records)的興衰,回顧這個唱片業巨人的樓起樓塌。片名畫龍點睛的用上了喬治哈里遜(George Harrison)在披頭四解散後發行的名盤名稱〈All Things Must Pass〉,似乎預告了曾經輝煌的唱片城的必然結局。
|土裡吐氣|咦!鞋呢? ─ 土耳其丟鞋奇遇記
「又來了!」心裡又無奈又氣,腦裡想像著把腦袋甩向地板的貼圖,不斷重播。「所以,剛搬家的人鞋子要被偷是土耳其的地下習俗嗎?」我真心地、認真地問了自己這個問題。
音樂與政治的角力:從歌手譚晶的消失談起
2月24日,參加《歌手》的大陸知名女歌手譚晶,其丈夫涉嫌捲入攸關國家機密的政治事件。隔天,《歌手》第六期播出之日,譚晶的所有鏡頭都被刪光,各平台也連忙將譚晶的歌曲從搜尋榜上下架。一夜之間,這位被視為本季節目奪冠熱門的青年歌唱家彷彿人間蒸發。雖然整件事情脈絡不明,但我們算是再一次見證了音樂如何在與政治的角力中慘遭滅頂。
|土裡吐氣|人在土耳其,要衣裝
土耳其人真是太注重服裝儀容,講白一點,就是無敵以貌取人。我自己親身經歷無數次,戴眼鏡出門、戴隱形眼鏡出門、戴隱形眼鏡加淡妝出門,跟同樣的人辦同樣的事,絕對會受到不同等級的待遇……
|鳳梨酥換宿中@yokohama|浦島太郎、妄想係長、善妒哥、深情男都能演!多變的桐谷健太
不論是大熱名曲《海之聲》的演唱者、《流星之絆》中神經質的「妄想係長」、《亞伯與該隱》裡善妒又中二的哥哥,還是在電影《當他們認真編織時》中深情守候跨性別者的深情男子……,日本演藝界「最強綠葉」桐谷健太總是帶給人們驚喜!
|Mind the Gap|不太文青的,THE BIG ISSUE UK
台灣的The Big Issue《大誌》形象和印象中的台北大學生一樣,潮得文青,而且潮得有愛心。而在英國,The Big Issue的編排方式類似於新聞報刊,主刊的內容也多半以時事為主,販售員賣的是他們能懂、能和其他讀者討論的雜誌,讓英國的The Big Issue比起台灣《大誌》少了一些文青味。
|土裡吐氣|土耳其指甲花初體驗
第一次知道指甲花是高中時在英文雜誌裡看到的,沒想到現在我的雙手上都畫著指甲花,手上的指甲花是孟加拉女孩G幫我畫的,整個過程可以說又新奇又開心,畢竟是人生第一次畫指甲花,就像新聞裡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不可思議。
|土裡吐氣|前傳:我如何變成在土耳其的「土氣」台灣姑娘
大學畢業那年,給自己的禮物是用大學四年打工的積蓄到美國打工度假,六月中出發,預計十一月初回台灣面對下階段的人生。只不過,下階段的人生開始地比我想像中的早……
|街角的書報攤|「好新聞學」的想像 《新聞急先鋒》
《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由撰寫過《社群網戰》、《白宮風雲》的金獎編劇艾倫‧索金(Aaron Sorkin)操刀並身兼製作人,描述一家虛構的商業電視台「亞特蘭提斯有線電視台」(Atlantis Cable News,簡稱:ACN)的幕後團隊製作《晚間新聞(News Night)》的故事。劇中提出了諸多理想的新聞學理念,也暴露出美國主流商業電視台的問題。
男同志網路插畫家的「惡」趣與發「畫」
近年來男同志插畫家所成立的Facebook粉絲專頁,成為同志社群追蹤按讚的對象,他們描繪的男同志生活故事,總能讓男同志們會心一笑。但這些插畫不僅是娛樂消遣,也企圖提供反思的空間,因而形成一種「惡」趣。所謂的「惡」意義近似於「kuso」或是「satire」,指的是在這些插畫既有趣味之中,也存在著反思反諷。
|鳳梨酥換宿中@yokohama| Sexy所長齋藤工的百變風格 你最喜歡哪一面?
他可以是破廉恥的Sexy所長、可以是背德卻惹人心疼的北野老師、可以是惶惶然的演員齋藤工,也可以是充滿想法的電影導演,當然,偶而他也可以「接接案」成為製作CD封面的攝影師,這麼多的面向都是他,卻也面面都精彩,哪怕這些面貌並不符合你的想像——但這才是演藝事業之所以迷人之處對吧?
|街角的書報攤|聽著雨聲告別:紀念已逝的青春
《聽著雨聲告別》在台灣僅僅是名不見經傳的本土推理小說,儘管它在行文、布局與情節安排等各方面都有一定水準,情感的描繪也扣人心弦,但在翻譯推理主導的出版市場,本土作品甚少受到行銷。然而,這不代表台灣就沒有優秀的作品,以台灣的在地生活為根基創作出以台灣人為主體的推理小說,說出屬於自己故事,是本土作品最有價值之處。
|鳳梨酥換宿中@yokohama|「圓潤」型女主播水卜麻美 蟬聯四年人氣王的魅力何在?
你對新聞主播的想像是什麼呢?是口條清晰、反應敏銳?還是面容秀麗、身材佼好?有著圓圓的臉龐、大口吃完食物之後滿足又幸福的神情、大胃王的稱號的日本電視台女主播水卜麻美,在日本娛樂情報網站ORICON STYLE,每年「女子播報員好感度」的例行民意調查中奪下4連霸!與新聞主播想像背道而馳的水卜麻美的魅力何在呢?
|街角的書報攤|冰與火之歌裡的性別與階級
HBO熱門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於今年6月底播畢第六季,在美國創下開播以來的收視率紀錄。《冰與火之歌》迷人之處,在於人物刻劃細膩,劇情寫實,與奇幻的設定架構成為對比,尤其動輒重要角色被「發便當」,更讓人好奇接下來的劇情走向。
|Forget Elegance|秋菊姬「永遠在流行文化研究當下質疑各種國族想像的投射」
作為漢字名,秋菊姬有一種很少女漫畫的感覺,事實上,用任何簡單的方式來說明秋菊姬的身份認同(譬如說她是韓國人)都不夠充分。秋菊姬出生於首爾,一歲半到小學畢業以前,在洛杉磯度過。國、高中跟大學生活在首爾,並有美國、日本研究與教學的經驗,每一段軌跡都牽引著她的文化關切與發話位置。
|鳳梨酥換宿中@yokohama|愛偶像,傻不傻? NEWS的眼淚教會我的事
「雖然我們被說成是沒有草莓的水果蛋糕,但海綿蛋糕也可以很好吃。我們想要變成最棒的海綿蛋糕、變成最棒的生奶油。」——加藤SHIGEAKI
「電視裡的偶像不可能會愛你,你為什麼還要迷戀他們呢?」喜歡上哪個偶像明星,所求的不就是一種心靈波動嗎?或喜悅或心動、或治癒或歡笑,而NEWS更教會了我,有時人生流淚也是好事。
|鍵盤分析師|《屍速列車》的10年前……別忘了《駭人怪物》-好萊塢口味的在地化實踐
近來韓片《屍速列車》在臺灣引發觀賞和議論熱潮,其實這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近十年來,隨著規模經濟越做越大、越做越精良的發展下,韓國的音樂、影視工業,已經發展到我國看不見對方車尾燈的程度。在我讀大學時透過網路看到的《駭人怪物》(The host, 2006),看完結論我只能說:不看還好,一看下巴簡直要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