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的西西歷險記|01 蘋果鄉壁畫之旅
今年八月,我在南韓鄉下待了十幾天,以壁畫和當地居民共享了藝術創作無中生有的過程與樂趣。
《共誌》創設於2011年,是一個獨立的文化批評媒體,我們關注在地與國際的媒體文化議題,提供多元、深度、批判的觀點與內容,並以建立一個鼓勵青年發聲、促進本地批判性文化行動的實驗平台為目標。若需進一步詢問或合作,歡迎來信詢問:common.magazine2011@gmail.com。(更多共誌介紹)
今年八月,我在南韓鄉下待了十幾天,以壁畫和當地居民共享了藝術創作無中生有的過程與樂趣。
一個喜歡畫畫和旅行的人。1987年生於英國,1990年由父母帶回台灣。自有記憶以來就很喜歡畫畫,上大學後愛上登山、旅行,似乎總是在遷移。曾經是人類學學徒,後學習藝術創作,喜歡隨手記下旅途所見,以簡單的線條及直觀的手法作畫。在台灣的時候曾短暫居住過不同的地方,2013年至西班牙留學,2016年到墨西哥交換學生一學期,同年自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藝術創作碩士班畢業後,展開了五個月的返家之旅,一路穿過十六個國家回到台灣。2017-2018年在台灣的北海岸租了個人工作室兼開設兒童美術教室「丁丁畫室」。目前旅居墨西哥。
往東走太平洋,或者往西走大西洋,古巴距離亞洲都很遠。不過,在亞洲,歷經人事滄桑,仍有不少國家與古巴的政治關係,至今未曾改變。
走過一年後,戲有下檔的時候。植劇場留下什麼?特別對於瀕臨創作人才、觀眾大量流失的電視圈,植劇場的經驗特殊嗎?以一個最近重拾看電視樂趣的觀眾角度來說,我注意到的反倒不是個別內容的特殊性,而是制度上的特殊性。
從K-Pop(韓國流行)文化,甚至是政治和商業之中,都能看到較為生硬、沉重的意識透過媒體包覆和科技運用後,被精巧地轉化成韓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世大運成功閉幕、及台灣英雄慶祝遊行的激情後,該如何看待運動與政治的關係?棒球迷「好想贏」的韓國也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身為在土耳其留學的外國學生,「準時畢業」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傳說…….
面試官怎麼如此眼熟?才剛跟主管相處兩個星期就要自立自強?繼上回的慘烈面試之後,今天來說說好不容易拿到工作的故事吧……
用一首饒舌自創練習曲,優雅地向體制表達不滿。
Twins兩張唱著天真學生情歌的可愛面孔,未嘗不能讓千禧年後騷動不安、人心惶惶的香港感到一絲安慰。
流量本身沒有意義,意義都是人賦予的。如此中性的一個統計數字,背負的汙名卻又臭又長,殊不知弄髒它的都是我們自己。
生存在這個不再重視真相的後真相時代,我們該如何因應,才不至於淪為資訊層面的喪屍呢?
「欸,你會不會覺得周杰倫以前的歌比較好聽?」
上班族,始終相信文字的力量。目標是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
不管是專賣內幕書籍的「銅鑼灣書店」、收視十年最高的《人民的名義》,或是每日數十萬中國網民翻牆觀看的「郭文貴直播」,都反映中國的貪腐問題,已經是中國的核心問題。
客家、原民與台語電視頻道的打造,效果不會產生巴別塔的隱喻;不但不會,更正面的願景,並且更能號召努力的目標,是要國人在輕鬆當中,得到較多的機會,接觸因陌生而增添趣味乃至於益智的經驗。
聯合公園陪我走過暴動的青春,在充滿著汗臭味,每天被逼著讀書,每天談戀愛逃避一切的高中生活。
待在巴賽隆納整整30天,皮哥用一半當地人一半觀光客的角色,以畫筆記錄了一些在臺灣沒遇見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