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拍節奏 Breakbeat|十年熟成,亞熱帶台灣新音樂(上):落日飛車、傷心欲絕
現年三十歲上下、散落台灣各處的獨立音樂人、樂團,多已運作超過十年,並且完全捨棄唱片公司發掘及出片的傳統路線。就像歷史循環中另一個十年熟成,這些樂團近期紛紛交出令人興奮的新作品、或蛻變後的新形貌。
《共誌》創設於2011年,是一個獨立的文化批評媒體,我們關注在地與國際的媒體文化議題,提供多元、深度、批判的觀點與內容,並以建立一個鼓勵青年發聲、促進本地批判性文化行動的實驗平台為目標。若需進一步詢問或合作,歡迎來信詢問:common.magazine2011@gmail.com。(更多共誌介紹)
現年三十歲上下、散落台灣各處的獨立音樂人、樂團,多已運作超過十年,並且完全捨棄唱片公司發掘及出片的傳統路線。就像歷史循環中另一個十年熟成,這些樂團近期紛紛交出令人興奮的新作品、或蛻變後的新形貌。
從票房表現,以及近日來媒體上各種讚譽看來,《超特2》應該是要比《超特1》更傑出才對囉?嗯,我不贊成。
收發電子郵件已經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要寄給誰,請儘量避免惱怒他人的行徑!拜託大家不要再發以下10種類型的信件給其他受害者……
畫畫並非不用學,而是「怎麼學」的問題。老師必須懂得引導。而這正是美術教育最難的地方吧。
本週日的世界盃決賽之後,足球在台灣的大眾熱潮即將褪去,再度回到小眾文化場域。只要國家繼續忽略運動文化的養成,我們就無法像1990年代後期的韓國與日本,以政策協助、逐漸掙脫美式運動的宰制,進而發展出本土的大眾足球等各種運動。
十九篇評論拒絕假新聞、反對立委修法之後,若能參考英國例子,設法從供應面,舒緩假新聞之害,也就是設法讓我們的無線廣電機構向其看齊,成為傳媒主流,則公信力較高的新聞量就能增加。
為受壓榨的底層勞工與女性發聲的《奇蹟的女兒》,還給女工在台灣經濟發展中的應有地位,更期待有更多屬於底層的影視作品,揭穿官員與老闆的傲慢冷血,重新還給所有勞工該有的尊嚴、以及該有的薪水。
《奇蹟的女性》描繪的是一個變動轉型的1970年代,在加工出口區的紡織女工的故事。我在那之中,看見了我母親。
為什麼要看偶像劇?因為我的日常就是一個spent、透支的狀態,而偶像劇總是很慷慨的補給各種各樣的愛。遇到進擊的偶像劇時,更能放自己一馬。
「慢綜藝」有時候看起來很像靜止畫面,沒什麼衝突,但卻能讓人沉浸在其中,考驗的是製作團隊的能力,能不能將嘉賓的個人特色凸顯,能不能透過剪輯的力量,來抓住觀眾的眼球。
相對於競賽、生存類的選秀節目,「慢綜藝」脫離了進行遊戲完成任務這樣的綜藝模式,重點不在是速度感或遊戲,而更在乎對人的觀察,「慢綜藝」最強調回歸日常生活,人對生活本身的理解。
儘管所在的世代、文化與國家皆不同,我卻在是枝裕和的電影裡,看見了我的生活。
我知道這世界充斥著幹話,就像世界充斥的渣男跟綠茶婊一樣,但這些幹話,每次我在夜深人靜,都想詛咒他們。
覺得新竹很「無聊」嗎?也許我們可以試著重新認識、改變新竹這個地方。而在行動的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新竹,愈來愈有趣了!
凡是東西熱門就會引來爭議,像是Marvel風潮還能延燒多久,又會不會扼殺電影界的創意?自從長大後發現黑澀會妹妹的好,我就覺得不如就好好跟風享受流行吧,同樣都是迪士尼無限手套上的寶石,Marvel起碼比Star Wars系列更知道自己在幹嘛。
當今音樂串流方便,輕鬆游移在各種數位載具上,不少人開始質疑文化區異的持續性。許多軟體推薦與各方好友交換的playlist,加上隨機播放的功能,愛樂者很容易在下一首歌曲中,毫無防備地與迥異品味展開第一次接觸、進而墜入愛河。然而,布迪亞的當代支持者可不這麼樂觀……
可惜我不是吳慷仁,也沒有粉絲,不然真的想po個文,高喊「I WANT MY MONEY BACK」!真的很期待有像吳慷仁這樣熱血的知名人士,能發個臉書文,號召粉絲來質疑一下,檢舉廣電內容違規的獎金為0這個荒謬的現況!
今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的片單依然精彩,於此我只以「特別放映」單元裡原一男導演的經典、三十年前的紀錄長片《怒祭戰友魂》,作為討論與推薦的對象。《怒祭戰友魂》備受國際關注,已有的影評或討論很多也似乎充滿爭議,主要集中在紀錄片的倫理議題,以及如何看待片中主角奧崎謙三這個人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