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劇復興 等待年輕力量的綻放 專訪《荼蘼》男主角顏毓麟

「植劇場」新戲《荼蘼》,取自「荼蘼花」,是春天最後一種盛開的花、是歸於平淡前的最後一點繁華。男主角,顏毓麟,作爲「植劇場」24位新秀中,第一位擔綱男主角的演員,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大男生?經歷了什麼樣的考驗與磨練?在《荼蘼》中與女神楊丞琳搭檔,是緊張或是興奮呢?

鳳梨酥換宿中@yokohama │ 從「繪里香」到「英龍華」 現實跟戲劇一樣精彩

澤尻英龍華由《一公升的眼淚》出道,當時還叫做「繪里香」以「清純派」形象深入人心,後來叛逆、暴走,更名為「英龍華」的她,卻成為媒體及大眾眼中話題性十足的「惡女」,更在戲劇作品上將惡女形象發揮得淋漓盡致。10年前的叛逆女子,成長為自信、帥氣的爽朗女王,從「繪里香」到「英龍華」, 澤尻的現實跟戲劇一樣精彩。

為何台灣不能有自己的BBC

台灣在短短20幾年不流血實現民主,放諸人類歷史堪稱奇葩,千萬不要低估台灣社會與人民涵融進步、接受改變的能力。對於第六屆公視董事會的思考亦然,揚棄舊思維,掌握新情勢,希望能糾集更多同道,努力把公視推向影視音創製龍頭、人才育成基地、資源流通平台的另一境界。

從回收中廣頻率看 轉型正義大不易

中廣頻率回收風波讓人深刻體會轉型正義執行之不易,以藍綠鬥爭混淆事實者有之,訴求生計轉移焦點者有之,揚言聽眾權益受損舞弄民粹者有之,當媒體們忙於進行各種去脈絡、有聞必錄的新聞報導時,期待正義來臨的人們卻無法不憂慮地聽見其腳步的遲疑。

「投打對決」投稿須知

為了擴大年輕朋友的參與,以及促進更多的議題討論,《共誌》將推出一個新的欄目「投打對決」。「投」指的是自由投稿。我們歡迎年輕朋友們對具有時效性的傳播與文化議題進行評論和投稿。「打」指的是針對同一議題(或針對投稿文章)的批評、回應與對話。歡迎《共誌》的朋友們投稿!

重點是「桂綸鎂」 綠色小組異議影像的流通與三十年後的意義

四年前的電影《女朋友。男朋友》片段,一幕交待了臺灣另類媒體先行者之一「綠色小組」所處的政治限制與突圍之道。綠色小組的異議流通管道在三十年後的當代意義就相當明顯了,影像等媒體多元內容的生產者與使用者所需要的並沒有改變,仍舊是一套更為公共與穩定的流通管道。

奈落人生|身為主辦,我很抱歉

進入演唱會這個圈子之前,我也曾是個迷妹。身為一個專業歌迷,追隨偶像的一舉一動是必須。說來生活也是滿單純的,忙著奉獻自己的愛(ㄐㄧㄣ)與熱情(ㄑㄧㄢˊ),並且和其他偶像的粉絲交(ㄅㄧˇ)流(ㄓㄢˋ),偶爾罵罵不靠譜的演唱會主辦,同聲一氣,倒也團結得讓人安心。

「把好片子推出去最開心」+「根本沒有時間看片啦」 與年輕影展工作者對談

喜歡跑影展的人(年輕的時候)或許都曾經(不只一次)想過,說不定可以找個影展的工作,不管是當收票的外場工讀生,或者是參與活動企劃和執行,甚至有一天可以加入選片!(想像起來就很迷人!)不過說真的,進入這個行業的年輕工作者,他們肯定都是影痴級的,但是影展工作的真實面貌和感受,到底是什麼呢?

那次我去當山形影展的志工

2015年夏天,山形影展的志工招募網頁上,截止日期已經超過。未來會不會繼續留在日本仍是未知數,想到這可能是最後一次參加山形影展,我硬是用不甚流利的日文寫了一封長信向主辦單位表明想要當志工的意願。誰想得到國際知名的山形影展,居然是在這樣全手工而且沒什麼效率的環境下做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