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AGAZINE

COMMAGAZINE

《共誌》創設於2011年,是一個獨立的文化批評媒體,我們關注在地與國際的媒體文化議題,提供多元、深度、批判的觀點與內容,並以建立一個鼓勵青年發聲、促進本地批判性文化行動的實驗平台為目標。若需進一步詢問或合作,歡迎來信詢問:common.magazine2011@gmail.com。(更多共誌介紹)

  • 共專題
  • 共評論
  • 共想/共享
  • 共青年
  • 文化誌
  • 勞動誌
  • 共誌寫手
  • 各期目錄
  • 索取共誌
|再次重逢的世界|Solo女歌手大混戰(三):一姬當關(下)—— IU,獨一無二的那顆星
  • 共評論
  • 共誌寫手

|再次重逢的世界|Solo女歌手大混戰(三):一姬當關(下)—— IU,獨一無二的那顆星

By YukJi  /  2021-06-28
文⁄YukJi 終於到了寫IU的文章了,當時想以「一姬當關」當作子標題,其實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IU,畢竟她是從二代女團盛世開始,就能殺出一條血路的Solo女歌手,別忘了她以三段高音的〈好日子〉走紅時,才剛出道兩年,著實可以稱得上是新人歌手。從早期青春無敵的氣息到後來屢屢以精彩的自創詞曲撼動人心,過去IU在女團盛世被稱為是「一人女團」,到現在只要一出輯也都是橫掃各大排行榜,幾乎已經是「一姬當關,萬團莫敵」的程度了。 另一個不得不把IU獨立成篇的原因,自然是因為與前面四位solo女歌手相比,IU完全是特色鮮明、嗓音有辨識度、音樂概念明確的歌者,先不說這次暌違4年才發行的正規五輯《LILAC》,中間如十週年單曲〈BBIBBI〉、迷你五輯《Love Poem》及數位單曲〈Eight〉,都有一套自成系統的IU宇宙觀在歌曲與歌詞中串連與傳遞,不過若要細說IU那幾首與年紀相關的歌曲,得另起一篇文章才能說得完(或許也說不完),所以還是先回到這次的正規五輯《LILAC》好了。 每首歌都像是鋪陳嚴謹的敘事詩 如同在一姬當關(上)所提到的,為求公平,文章中只能聊聊有推出MV的歌曲,在這部分完全看得出IU的誠意,作為正規專輯,從先行曲〈Celebrity〉到專輯發行後的雙主打〈LILAC〉與〈Coin〉,直接送上三首MV,首首都有編舞、劇情加上色彩繽紛的場景與一套套的服裝,看IU的MV有別於前面提過的其他四位女歌手,重點不在香豔火辣的編舞、造型或暗示,而是像在看一部極短篇,這三首歌的MV都足以拓展成十幾二十分鐘(或甚至更長一點)的篇幅。   IU〈LILAC〉MV。   之所以會讓我有這樣的感受,不可否認的,是IU的歌聲、歌詞乃至於整首歌的敘事,相對的完整。倒也不是〈I’m Not Cool〉、〈Bicycle〉、〈TAIL〉、〈어떤X (What Type of X)'〉這四首歌就這麼不堪一擊,這麼說好了,不論是透過「(騎)腳踏車」、「尾巴」來表達某些暗示,或是大膽直言「我一點都不酷,但我很愛我自己」、「不管你覺得我是什麼樣的婊子,反正我無所謂」的做自己宣言,這四首歌想傳達的意涵從歌名就能看出八、九成,每首歌的歌詞到最後都會回歸到各自的核心主題;如果用戲來比喻的話,這四首歌都會是獨立的「一場戲」,塞滿視覺享受、讓人目不轉睛,但,就是一場戲。 而IU的歌曲向來是另一個風格,這次的〈Celebrity〉、〈LILAC〉與〈Coin〉,其實光看歌名還真的不是那麼確定歌曲的中心思想是什麼,不管是MV還是歌曲,都得好好地從第一秒看到/聽到最後一秒,才能完整理解到IU想要傳遞的意涵;我會說這不只是一場戲,而是由好幾場戲串成的故事,所以在敘事上當然相對完整,若是像我這樣比起舞蹈更在意歌詞內容的粉絲來說,IU的歌絕對是更耐聽的那種。   IU〈Coin〉MV。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星星 但在這次的三首歌當中,我個人獨愛〈Celebrity〉。〈LILAC〉與〈Coin〉從歌曲編排、歌詞撰寫到歌聲詮釋,依舊滿滿的IU風格,水準也絲毫不差,但就歌詞意涵來看,不論是描述戀人開心道別的〈LILAC〉或是拚上性命無所畏懼豪賭的〈Coin〉,愛情、勇往直前的主題在韓樂裡從來就不缺,對我來說的吸引力自然就少了些。 但〈Celebrity〉不一樣,延續了過去IU一連串因年紀而書寫的歌曲(如:〈BBIBBI〉、〈Eight〉),不僅是對大眾呼喊,也是與自身的對話。這次〈Celebrity〉的主題與〈I’m Not Cool〉、〈어떤X (What Type of X)'〉有些類似,但後兩者是標榜「我就是要做自己」,而〈Celebrity〉則是在IU溫柔又有力的歌聲中,訴說「你可以好好的做自己」。 這在IU創作這首歌的理念上就寫得十分明白(韓文版在這裡,中譯版可以看這裡),對於身邊那些有別於常人愛好、才藝、特色等等的朋友,IU想藉由這首歌告訴他們,「你們都是獨一無二的,不需因為那些異樣眼光而自慚形穢」。剛剛分享的中譯版連結裡或是網路上都能找到關於這首歌詞的解析,同時也推薦下面這場IU在《柳喜烈的寫生簿》中首次Live演唱的版本,與事後的訪談(如果能聽懂韓文的話),相信都能更清楚感受到IU想在這首歌中想傳遞的訊息。   Live版〈Celebrity〉。   最後的最後,前兩篇好好的講了四位女歌手的舞蹈與態度,在這裡又怎能不說IU的長處——歌藝呢?我想就像她的歌曲給我的感受那樣,不只在編排、結構上有十足的敘事感,IU帶點沙啞的嗓音,時不時轉以氣音的唱腔,偶爾低吟,偶爾高亢,說是唱歌更像是在說故事,加上歌詞中細細道來的人生體驗與共感,不論IU是在對自己說,還是在對聽者說,在同期的solo女歌手中,她的確是獨一無二的那顆星了。 (本系列第一部到此結束,請期待第二部~~)
Read More
|再次重逢的世界|Solo女歌手大混戰(二):一姬當關(中)——不論是性感或做自己,姐的歌就是姐的態度
  • 共評論
  • 共誌寫手

|再次重逢的世界|Solo女歌手大混戰(二):一姬當關(中)——不論是性感或做自己,姐的歌就是姐的態度

By YukJi  /  2021-06-24
文⁄YukJi 性(感)的暗示 vs. 姐就想做自己 再來說到歌詞或是整體氛圍,這次有最大轉變的應該算是請夏了。雖然維持一慣的唱跳實力,但攤開〈Bicycle〉的歌詞,不管是副歌的「보여줄게 how I like it(我會告訴你how I like it)」、「고갤 들어 날 봐 face it(抬起頭看著我face it)」、「And I, I ride it,
Read More
|再次重逢的世界|Solo女歌手大混戰(一):一姬當關(上)——管你是IU還是泫雅,跳舞就對了
  • 共評論
  • 共誌寫手

|再次重逢的世界|Solo女歌手大混戰(一):一姬當關(上)——管你是IU還是泫雅,跳舞就對了

By YukJi  /  2021-06-23
三月底、四月初左右,赫然發現那段期間好幾位女solo歌手紛紛出歌,不論是回歸或是首次從團體內單飛,都有許多精彩的面向可以分析,決定好好地來寫寫這波混戰潮推出的歌曲。這次想討論的歌手分別有IU(1/27 )、泫雅(1/28)、請夏(2/15)、宣美(2/23)、Jessi(3/17)、Rosé(3/12)、Wendy(4/5)與輝人(4/13),其中前五位是純然的solo女歌手 ,將在前面幾篇一起討論,後三位則是女團成員單飛出輯,會另外書寫。
Read More
敬,原住民族傳智權!── 反思運用傳統智慧的行銷爭議
  • 文化誌

敬,原住民族傳智權!── 反思運用傳統智慧的行銷爭議

By 共誌  /  2021-06-14
「太挺原民了Bar!」2020年底麒麟啤酒KIRIN Bar BEER推出三款台灣東部區域限定販售的「Bar原民傳智設計罐」。你挺了嗎?
Read More
職棒應援與聲響的魅力:從日式應援到台式跨國電音
  • 文化誌

職棒應援與聲響的魅力:從日式應援到台式跨國電音

By 共誌  /  2021-04-19
在棒球場裡,應援音樂和各種聲響的搭配塑造出氣勢莊重的應援凝聚大批球迷士氣,加上他們大肆喊聲加油的高昂氣勢,築構台灣唯有的職棒應援聲景。
Read More
|Forget Elegance|In Defense of Book Chapters 捍衛書章論文
  • 共想/共享

|Forget Elegance|In Defense of Book Chapters 捍衛書章論文

By Eva Tsai  /  2021-03-15
真心話大冒險:在傳播、媒體、人文社會領域的朋友們,你們閱讀書章嗎?在你們的心中,書章論文的價值與期刊文章是等值的嗎?今天如果有不錯的(例如國際學術出版社)專書合集(anthology)計畫正在徵稿,你也有適合的主題與進度work-in-progress,你會毫不猶豫的去投稿,還是保留一手來投期刊?
Read More
讓綜藝節目起飛:我們需要非戲劇類的金鐘獎
  • 文化誌

讓綜藝節目起飛:我們需要非戲劇類的金鐘獎

By 沈宜萱  /  2021-02-01
電視金鐘冗長的典禮加上壁壘分明的入圍名單,讓人不禁想問,長期以來,為何不將戲劇跟非戲劇分開頒獎和舉行典禮呢?
Read More
|再次重逢的世界|世正與她的孩子們,一人得道並沒有辦法全團升天
  • 文化誌

|再次重逢的世界|世正與她的孩子們,一人得道並沒有辦法全團升天

By YukJi  /  2021-01-12
看到gugudan解散的消息時,說實話並沒有太驚訝,畢竟gugudan已經一年多沒有團體活動,迎來這天並不是什麼新奇的事;又或者說,多數出身自Produce 101第一季以及日後成團的I.O.I成員,各自回到所屬公司以團體再次出道後,都有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
Read More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沙發馬鈴薯|馬鈴薯的社會化日常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林君襄|本宮也還在思考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Yun|對我來說這世界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土姑娘|土裡吐氣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司柏濬|鍵盤分析師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蔡蕙如|Feng Shui Abbey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YukJi|再次重逢的世界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地獄妖女|廢到笑的地獄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Where|心領神會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謝碩元|對著道貌岸然放響屁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貝貝|嗨你好我的工作是記者。。。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欸咪|Mind the Gap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Eva Tsai|Forget Elegance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陳維平|共感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Kumi|前方電影拍攝中請改道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劉昌德|動見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島本|問編輯一個問題
default image
|再次重逢的世界|Solo女歌手大混戰(一):一姬當關(上)——管你是IU還是泫雅,跳舞就對了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陳怡秀|鳳梨酥換宿中@yokohama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林組長|銀色蜘蛛網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賴筱茜|奈落人生
default image
|再次重逢的世界|Solo女歌手大混戰(二):一姬當關(中)——不論是性感或做自己,姐的歌就是姐的態度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亂步道爾|真相不只一個
default image
|再次重逢的世界|Solo女歌手大混戰(三):一姬當關(下)—— IU,獨一無二的那顆星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馮銘如|丁丁的西西歷險記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簡妙如|碎拍節奏 Breakbeat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鴿子|街角的書報攤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皮哥|皮哥作息不正常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劉孟軒|沒有神的時代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賈畸|厭世繪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長頸璐|綜藝的力量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賞祥|記者平常說不出口的OS
default image
共誌寫手|劉嘉偉|最好與最壞的時代
‹›

真香警告!一個肥宅對《愛的迫降》之愛的吐槽

本肥宅認為,《愛的迫降》全劇主要兩大看頭:1. 南北韓文化物質差異; 2.大牌男女主角的演出!

吐槽, 愛的迫降, 真香, 韓劇

當主角之間的差異上升到兩韓對立:4年韓國生活經驗的台灣人看《愛的迫降》

其實我並不是為了看一部普通的愛情喜劇而收看《愛的迫降》,新奇的北韓要素和呈現手法,才是我入坑的最大要素,足夠浪漫的雙Lee情侶則是我的意外收穫!

兩韓對立, 愛情喜劇, 愛的迫降

迫降在全亞洲觀眾心上的荒謬狗血愛情劇:細數《愛的迫降》三大爆紅原因

很多人覺得《愛的迫降》劇情很荒謬、很灑狗血,特效剪接也有不少缺點,但為什麼這麼多人一邊罵,又還是守在電腦前面把它看完了呢?

孫藝珍, 愛情, 愛的迫降, 玄彬, 荒謬, 韓劇

奧斯卡遺珠的看頭——關於《1917》

相較於《寄生上流》乃至於《燃燒女子的畫像》,全片以男性、白人、英語、西方視角呈現的《1917》,的確看來是有那麼一點不合時宜。但是,假如我們暫時回到奧斯卡頒獎之前,我們會發現其實《1917》也沒有這麼「主流」。

1917, 一戰, 奧斯卡, 遺珠, 電影

中國學者吳暢暢:演員高以翔猝死,「加速社會」中人人皆社畜?

加速社會下,高以翔倒地猝死的背後,應該還有無數的現場導演、攝影等,猶如等待果陀那般,等著不知道何時突然襲擊的死神。

996, 中國, 加速社會, 社會觀察, 社畜

中國學者吳暢暢:從真人秀明星的猝死,看中國衛視的內容生產機制

節目組存在安全生產隱患,不言而喻,必須責令其進行認真檢討和改進。但我們的反思,是不是僅僅到此就打住了?別簡單地批評浙江衛視節目組草菅人命,無謂地停留在嘴炮上,一線省級衛視的生產機制才是真正需要關注的。

中國, 生產機制, 省級衛視, 真人秀

|土裡吐氣|在土耳其寫成的台灣研究報告:土耳其人眼中的台灣 (下)

在這漫漫長文的寫作過程之中,不論是遇到對台灣很熟悉的土耳其人,而感受到來自異國的認同感;或是讓原本對於台灣一無所知的土耳其人,因為一份十分鐘的問卷,而開啟了對台灣的的好奇與認識,無疑都是成就感的來源!

台灣, 國家形象, 土耳其人, 研究

|土裡吐氣|在土耳其寫成的台灣研究報告:土耳其人眼中的台灣 (上)

土姑娘秉持著身為台灣人的愛國心,以台灣國家形象為研究主題,不僅在土耳其發了七百多份問卷,更以土耳其文完成整篇碩士論文。現在,就在這兒跟大家分享花費兩年心血所換來的研究成果吧!

台灣, 國家形象, 土耳其, 碩士論文

|綜藝的力量|原創!自製!革新!「台灣原創內容」與綜藝節目的距離

不論是在韓國還是在台灣,綜藝節目可謂是影視內容中,繼戲劇之後的第二大內容,韓國綜藝作為韓國影視產業中重要的一環,受產業與政府部門的重視,反觀台灣對綜藝節目的漠視,讓台灣綜藝的輝煌停留在了過去。

原創, 台灣, 綜藝節目, 自製, 革新, 韓國

不再是螢幕裡的他/她們:跨國粉絲實踐——我在韓國實地追星

我今年在韓國待上了五個月左右。

這對一個長期追韓國明星的粉絲來說,是個稍嫌短暫卻又十分幸福的一段時光。

實錄, 粉絲, 追星, 韓國

遊戲玩家看《返校》電影:令人大推的改編作品

身為《返校》遊戲愛好者,就我個人而言雖然還是比較喜歡遊戲的版本,但電影改編得很好,讓我在觀影時也不禁讚嘆不已。

改編, 返校, 遊戲, 電影

|土裡吐氣|土耳其咖啡占卜究竟怎麼回事?一個外國人的觀察

為了準備土耳其咖啡渣占卜這個題材,土姑娘前前後後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深入研究。除了見到土耳其人就問問他們對於咖啡渣的看法與相關經驗、兼當朋友們咖啡渣占卜時的翻譯以外,也親自「以身試法」,就想一探土耳其咖啡渣占卜的真面目。

占卜, 土耳其咖啡, 文化, 算命

|土裡吐氣|土耳其咖啡二三事

土耳其咖啡在土耳其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也是土耳其從古至今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有句土耳其俗諺便是這樣說的:「Bir fincan kahvenin kırk yıl hatırı vardır」,中文意思大致上可以翻成:「一杯咖啡情繫四十年。」

土耳其咖啡, 文化, 歷史, 習俗

|綜藝的力量|帶「罪」藝人的西遊之路

避重就輕是綜藝節目中經常用的方法,不僅僅是搞笑藝人,甚至愛豆、演員都有過反省的日子,只要是禍不及他人的事件,現在好像都成為一個綜藝的梗,供大家娛樂與消遣。

綜藝, 罪, 藝人, 韓國

|共感|「Computer Grrrls」:從太空探險到雲端情人的性別與科技史

巴黎數位藝術和音樂中心Gaité Lyrique 在今年春天檔期策劃了《Computer Grrrls》一展,展覽名稱參照了1967年女性雜誌《柯夢波丹》所刊載的「The Computer girls」一文的標題,試圖對數位科技浪潮下性別議題還有人機互動關係提出反思。

Computer Grrrls, 性別, 文化, 歷史, 科技

硝煙以外,梗的對決:(三)符號攔截戰

作為政治傳播工具,迷因採用情緒訴求,散佈快速,曝光程度頻繁,是廣告,也是不斷縈繞於感官的「聲刺」。

meme, 台灣, 實踐, 政治, 迷因

|街角的書報攤|同性婚姻與我何干?-- 一個異女的自白

我常常在想,從自己轉變的經驗出發,去理解立場不同的人焦慮、擔心、害怕、不能接受的是什麼,或許可以更細膩地知道如何和他人溝通。

LGBTQIA, 台灣, 同性婚姻合法化, 異女, 自白

硝煙以外,梗的對決:(二)迷因即廣告

一開始,迷因(meme)一詞並不特定意指網路內容的單位,僅泛稱「文化的傳播」。直到Web2.0後使用者生產內容崛起,迷因在大眾認知裡才逐漸轉向如今我們所指的梗圖(文),和病毒式(viral)傳播內容不同,迷因強調的是,可以經由變造而大量傳播的特性。

meme, 佩佩蛙, 政治廣告, 迷因, 黃豆男孩

文章分頁

較舊的文章
較新的文章
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me: Rebalance by Automattic.
Theme Edited by Wanyu Fu.